赵德昭忙道:“自然不敢打搅父皇安寝。”
“哈哈……也罢,择日不如撞日,就今晚吧!”
赵匡胤觉得,自己还有太多的事想要教给儿子,可是时间好像剩的不多了,他抓紧些也是应该的。
嬴政与刘彻二人在天幕结束后,给了一键三连后,也陷入了沉思。
朱元璋不必说,朱棣也是一回生二回熟,父子两很快就给了一键三连。
“这天幕如此解说,给我等不少启发,可惜不能奉上真金白银,以表谢意。也不知这所谓的‘一键三连’,到底有何作用。”朱棣带着些唏嘘道。
。
第134章 两级反转李隆基(35)
朱元璋道:“不论是作何用, 想必是有些紧要的,所以天幕每次都会在最后进行索要。更何况,这东西于我们而言, 并没有多大用处。至于真金白银的……即便想给, 也给不到人家手上啊!”
朱棣一想, 觉得也是, 只是能给金银的话,说不得还能和天幕之人说上话,能让她帮着解答一下一些疑惑呢。
天幕消失在天际,父子两也站起身来, 朱棣扶着朱元璋往殿内走, 后面有懂事的太监宫女去收拾地上的碎瓷和渣滓。
父子二人这时,还没从大唐那盛世突然倾颓的大反转中, 抽离出情绪来。
朱元璋对朱棣感叹道:“做皇帝,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天都放松不得。”
李隆基前期英明,后期昏庸, 就是因为他太放松了,太享受了。
朱棣想起朱元璋每天批一百多斤的折子, 想到他每日起早贪黑处理政事, 觉得这话朱元璋确实是有资格说的, 十分诚心地认同道:“您说得对,当皇帝一不可以蠢,二不可以太自私,三不可以太偷懒。”
朱元璋顿时笑着指着朱棣:“你呀你, 脑子转的还挺快。”
这几点,分别能在朱祁镇、赵构和李隆基身上找到, 朱棣不仅是骂了李隆基,是连带三个败家子都骂了。
朱棣笑了笑,他们兄弟几个没蠢人,只是当初大哥太优秀太出彩,将他们几个压得光芒暗淡罢了。
朱棣其实有些担心,自己是父皇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会达不到父皇最初对皇帝的期望。
朱元璋在屋内坐下,朱棣十分主动地便上前给他捶腿。
朱元璋却抓住了他的手:“老四,不用这样伺候我啦,你这手,拿笔和拿枪,都比给我捶腿来的合适。”
朱棣道:“父皇这话说得有失偏颇了,儿臣的手,拿笔拿枪使得,给您捶腿也是应该的,老天爷安排儿臣做您的儿子,不给您捶腿,给谁捶呢?”
朱元璋听罢,心中涌出了一种温热的感觉,便轻轻放开了朱棣的手:“多给我分担一些事,就是最大的孝顺了。明日,你派人去将高炽兄弟几个叫来,对了,你的王妃也叫来,我得叮嘱她几句,莫要把孩子都宠坏了。”
看天幕时,朱棣说的话,朱元璋还记着呢,朱棣也意识到了这点,顿时眼眶微微发热,回道:“儿臣稍后就去办。”
“这回,是我与你一家聚一聚,就不叫别个了。待下次,再把你其他兄弟也叫来。”朱元璋又补充道。
朱棣开心地点了点头。
他看得出,自己的父皇,确实想开了许多事了,如今也更想多一些天伦之乐了。
玄烨沉默着给了一键三连,相对于天幕后面讲的安禄山起兵造反之类的事儿,他更关心说他老年昏庸乱政的事儿,以及天幕对李隆基对儿子们态度的批判,可是天幕只骂了李隆基的昏庸偏信,对儿子们的打压,却没有说说,帝王家的父子关系,该如何处理。
这次,玄烨也希望天幕能讲一讲大清,哪怕被狠狠骂也行,玄烨的心里,已经积攒了不少的不安与怀疑,他需要一些纾解。
天幕结束得有些突然,看到那个抖动个不停的红心时,李世民才略略回过神来,抬手给了一键三连。
其他人见皇帝已经给了,便都学着皇帝的样子,长摁了一下那个红心,就听到了悦耳的金币的声音。
待天幕逐渐消失在天际,李倓还有些意犹未尽:“还挺有意思的。”
李世民也收回了视线,他本以为,自己会像明太*祖和宋太*祖一样,受到劈头盖脸的一通骂呢,没想到天幕不仅没骂他,还说他是天选帝王,是文治武功都十分出色的皇帝。
可是这样的夸奖,并不能让李世民觉得多开心,大唐累积的各种问题,都压在他心头,让他心情有些沉甸甸的。
皇帝那般怅然,其他人也不敢有什么反应,一直到李世民收回了情绪,道:“将你们写的东西,都拿过来给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