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有几分心软的成分,朱祁钰也有利用朱祁镇给自己塑造仁慈形象的计划。
于是朱祁镇被搬到了偏殿修养,没让去后宫是怕后宫人利用他做出什么事儿来。
待朱祁镇知道孙太后死了,周贵妃竟然被赐死了,而其他太监宫女朝臣又对他避之不及后,他就知道,自己确实没机会了。
孙太后和周贵妃的葬礼,朱祁钰交给礼部去办了,按照规矩来就行,但他亲自为朱元璋主持了葬礼,不仅全宫上下一片缟素,更令天下守孝三年,虽无遗体,但朱祁钰给皇祖祖立了衣冠冢,朝野上下都盛赞朱祁钰孝顺。
至于朱祁镇,休养了三天后,就被关进了大牢,因着朱元璋下了死命令,任何想放朱祁镇出来的,直接处死,以至于无人敢帮着他求情一句。
朱祁镇拖着如七十岁一般老朽的身体,被关进了大牢,日日夜夜被孤寂、老病、恐惧折磨。为了让他安生一些,朱祁钰特地派人将天幕所说的事,以及朱元璋对他的嫌恶说清楚了,免得他还抱有幻想。
处理掉这些事,朱祁钰正式登基为帝,按照朱元璋留下的手札,将于谦等能臣调回了京中,于谦一回来便担任首辅。而且于谦在被朱元璋外放时,就知道了皇帝的用意,因此这一两年,确实深入了民间,将新政实施情况一一调查,回来后给朱祁钰上了好大一本折子。
朱祁钰上手治国后,虽感觉有些吃力,但下面朝臣得用,自己又熟悉了政务之事,倒没出什么乱子,一切比想象的平顺许多。
待朱见济不可挽回地夭折后,朱祁钰知道有些事不可违逆,太*祖临世已经是上天仁善,不可再奢求过多,待朱见深十二岁时,便将他立为太子,时常带在身边指点教导。
朱祁钰去世后,朱见深以待父之礼,亲自为他扶灵送葬,而朱祁钰交给朱见深的,是一个昌盛富庶的大明。朱见深继位第三年,便亲自巡视大明水师,并定下了出兵讨伐倭奴国之事,未出两年,大明便将倭奴国各势力揍得满地找牙。意外之喜是,大明列岛上发现了储量极大的银矿,顿时纾解因白银不足,而导致的经济问题。
听到银矿的消息后,朱见深第一时间祭告先祖,特别是太*祖与朱祁钰:大明国运是真扭转了!
***
朱元璋重新睁开眼睛的时候,还有些恍惚,没想到他又回到了应天府的奉天殿。
一旁的太监见皇帝醒来,忙上前上了茶,又换了点心。
朱元璋揭开茶碗,望着那氤氲的雾气愣神了好一会儿,不知道朱祁钰和朱见深干得怎么样了,有没有将大明拉回正轨。
待茶渐渐转凉后,朱元璋一口灌下已经不再滚烫的茶水,下令道:“去传燕王来见朕!”
手下人一惊,忙去传令。
如今朱元璋的皇子大多已成年就藩,只是皇后和太子前后离世,诸位藩王也赶回了应天府来送葬。此时燕王还未离开应天府。
没多会儿,燕王朱棣就急匆匆赶来。
朱元璋看着伟岸魁梧的儿子,还有他那与自己如出一辙的宽厚圆脸,想起他创下的文武功勋,心中感到安慰不少。
朱棣一见到亲爹,就感觉亲爹看自己的眼神很不一般,只是他一时还琢磨不明白,这眼神是喜欢自己,还是厌弃自己?
还未等朱棣做好心理准备,便听到他亲爹道:“老四啊,此次来了,就先别走了,在应天府中住下吧!往后,就跟在朕的身边,帮朕处理一些事情吧。”
朱棣顿时大惊:“父皇——”
朱元璋手往下压了压,道:“标儿没了,朕心中难受,再加上朕老了,精力不济,有些事需要你帮忙,难道你不愿意?”
普普通通的家常话,在朱棣心中掀起惊天巨浪,不说父皇对他的态度转变,就是他那服老的说法,也令朱棣大为震惊。
而且,父皇这么说,难道意思是……让他继位?
朱棣不敢深想,头也埋得更低了。
朱元璋暗暗叹气,往日为了凸显太子的尊贵,对其他皇子的打压确实有点过了,导致这孩子一时半会回不过神来。
但是这事儿一时半会儿还急不来,所以朱元璋只能暗暗下决心。
随后,朱元璋又聊起家常,问:“你家老大,是不是到了纳妃的年纪了?”
朱棣恭敬道:“回父皇,王妃与儿臣商议过此事,但不着急,还有时间相看。”
朱棣还以为朱元璋想插手此事,没想到他只是略一点头:“是可以慢慢来选,须得选个知书达理、有些脑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