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时间,李世民殚精竭虑,他们这些将帅在内训练不敢有丝毫懈怠,在外拼杀不顾生命,可朝中却是存在着这样一帮叫人心寒的家伙。
从来未有这一刻般想要发泄心中怒火想要杀掉一个人的冲动,多可惜,居然就叫义成公主这么逃了。
李靖握着盒子边缘的骨节些微泛白,不过没有关系,还有白道这一道坎等着颉利义成这二人呢,逃得脱一时,逃不了一世,迟早的事。
没有注意到李靖复杂的情绪,杜怀信反倒是更加冷静,他看着唇角微微带笑的萧皇后轻声开口:“萧皇后,你怎么就笃定我们是救你的而不是杀你的?”
“允了诺也可以反悔……”杜怀信尾音拖长似笑非笑地看向萧皇后身后从方才起就一直沉默不语垂着脑袋的杨政道。
瞧着不过十二岁左右的年纪,杜怀信心中想着将目光落到了杨政道拽着萧皇后衣角的一双手上头。
“毕竟都有这些信件了,萧皇后或许可以因为女子之身保下一条性命,可这杨政道到底还是炀帝血脉,杀了也不可惜。”
杨政道抿唇虽然哆嗦了一下但还是抬起脑袋往前走了半步,是以一种保护萧皇后的姿态。
品性倒是不错,居然是杨广的后代,还真是不可思议。
杜怀信表情不变,语调中依旧带着那一丝阴冷。
萧皇后忽而笑了笑,她摸摸杨政道的脑袋语气平淡:“这几年的日子本就是偷来的,死又何妨?”
“我虽不过妇人却也是懂得大隋是为何败落的,金奢玉贵的生活,不论是我还是炀帝,本就是受万民供养,我身为他的妻却没能做到规劝他亦是我的失责。”
“我死无碍,但政道……他出生之时已无大隋,倒是这个姓氏连累了他。”
杜怀信闻言哈哈大笑,一下子就散去了阴鸷之气:“百闻不如一见,萧皇后倒是如传闻中一般,只是可惜嫁的人是刚愎自用的炀帝,便是朝中大臣都没有几个人敢直言劝谏,萧皇后又何必自责?”
“陛下从来不是什么嗜杀之人,天子一诺驷马难追,萧皇后便安心与杨政道返回长安吧。”
萧皇后愣了愣不由得抿唇,终是彻底松下心神。
这场夜袭定襄是唐军的第一场彻底的大胜,但比捷报与萧皇后二人还要早一步抵达长安的却是那个木盒子。
中书舍人一封奏表直接捅破了窗户纸,奏请李世民鞫之私交前隋之官员。
洛阳旧事犹在眼前,只是那个时候不过汉人之间两国纷战,可如今却是天下一统之际勾结前隋官员私交突厥,前朝外族,意义远非昔日王世充可以比拟,一时之间朝廷上下风声鹤唳。
第151章 牺牲
李世民并没有很快给出答案, 更准确的说在中书舍人上书的当日他就好似没有收到这样一封奏表一样,全然就是一副无事发生的模样。
这样的态度倒叫朝臣琢磨不明白了,一边惶惶不安以为自己的名字幸运地没有递到李世民跟前, 一边战战兢兢地埋头苦干, 倒是出乎意料地让这段时间的处理朝政的效率更近了一步。
不同于对李世民在军中的行事作风只了解个大概的大臣, 一些早早便在洛阳一战过后领教过李世民敲打的武将自然是看得清楚, 不过他们也都默契地住了嘴,这种辗转反侧的不安,他们尝过,这帮真切勾搭外族比他们做得更过的人怎么说也得尝尝吧?
不过这样的日子倒也没有持续太久, 因为同萧皇后与扬政道这两个隋朝正统的牌坊前后脚入朝的就是李世勣于白道大破颉利的捷报。
在自家地盘被接连挫败的颉利已然是被打懵了。
他不知道唐军究竟来了多少人, 也不知晓他的后路是不是还埋伏着唐军,战争战争, 除却后勤消息军报同样重要,偏偏他全然跟个睁眼瞎无疑, 对唐军的动向一概不知,这下子是再也拖不得了。
颉利连中途收拢大军都不想做了, 只领着最为信任的数百亲卫精锐一路奔逃,犹如丧家之犬一般狼狈跑到了阴山以北的铁山。
所幸这个地方汉人踏足不多, 地形复杂, 寻路也要好些时间, 正正好能缓一缓颉利惊惧的情绪让他站稳脚跟思索接下来该如何。
只不过颉利虽说在铁山再度设立牙帐,但是这个时候的牙帐也不过是口头说说而已,只搭了个最为简陋的营地。
毕竟李靖的速度太快了,他的筹谋也实在是太准了, 短短两战直接打散了颉利这些年下来好不容易跟随中原王朝建制组建起来的本就不稳的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