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投机取巧的官吏……如今正值百废待兴之际,他们居然还有这个阿谀奉承的功夫。
李世民眉眼冷了下来,通身上下不自觉外溢了些许的戾气。
下头跪着的不明就里的满头大汗的使臣还以为这股子戾气是冲着他来的,使臣一个哆嗦想着他已然是跪了小半个时辰了终究是选择了低头:“陛下,可汗的意思以梁师都换契丹,如今天下方才安稳,陛下与可汗之间也有盟约,这小小一个个梁师都还用不着陛下出兵来解决。”
“这是我们可汗献给陛下的诚意。”
虽然是低了头,但这话中的意思却是叫在场所有人一愣。
这想法还挺有“创意”的,还诚意,说是白日做梦都不为过了,可偏偏瞧着使臣的模样可是真真切切的,他是认真的。
李世民抿唇没有理会使臣:“传令下去,往后这祥瑞给朕禁了,一天天的就知道造祥瑞,浪费钱财。”
“国家的钱,朝廷的钱,不用在百姓民生上一心只想着奉承朕,可笑至极!”
“这祥瑞顶个什么用?这天灾难道就停了吗?”
想着这些时日的降雨情况,李世民眼皮跳了跳,这大雪不够还要来旱灾吗?!
而且也不知道这个旱灾后头会不会接上蝗灾,李世民眉心微蹙,他心头一动忽然冒出了个想法。
只是……李世民揉揉眉心,怕是又要叫大家担心了,尤其是如今不在长安的阿姐,估摸等阿姐回来后他免不了要被阿姐说一顿的。
被无视了个彻底的使臣一愣,他缓了缓心情:“陛下,臣的提议……”
李世民闻言淡淡扫过使臣,他意味不明地盯了使臣半晌,这古怪的氛围叫使臣下意识住了嘴。
李世民理理衣袖慢条斯理开口:“朕倒是忘了你,来人,将他给朕绑了。”
使臣瞪大双眸不敢置信大声道:“两国交战尚且不斩来使,陛下难道要同我们可汗撕破脸不成吗?”
李世民不耐烦地轻“嘁”一声,指节毫无规律地敲着桌面,一点一点像是点到了使臣心里头去,叫他浑身发凉:“契丹本就与你们突厥为异族,今日契丹既然来归附了朕想要求朕的庇佑,你们以什么理由来向朕索要契丹?”
说着李世民的眸子暗了暗,他不可抑制地想起了武德年间的一桩往事,昔日西突厥的一位可汗落难来寻求李唐寻求李渊保护,可谁知当时的东/突/厥可汗向李渊索要,他怎么劝说都是没有用的,李渊权衡之下便将人给交了出去,李渊还不愿意担责,明面上还只是一场意外。
李世民深吸口气,他族来归附寻求庇佑转手就将人给卖了实在是无耻至极,李渊做得出来的事情可不代表他会去做。
当时他只是一个秦王没能将人给救下来,如今他成了天子又怎么可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再度发生。
这不单单是因为李世民骨子里头的侠义之气,也是出于政治的考量。
若是出尔反尔不能给人庇佑,于契丹而言他这个大唐天子还有什么可信度?于尚且摇摆不定的西域诸部而言他们又怎么可能放心地归附唐朝?
这颉利如今居然还得意洋洋提出所谓交换,反手卖了替他做牛做马多年的梁师都,实在是太过愚蠢了,估摸这要成为打散突厥内部人心的致命一击,这方面他倒是同李渊没什么两样,极度自利。
可一国最高的统治者要做的就是平衡好各方的利益,这样的做法实在是短视非常。
没有给使臣回嘴的时间,李世民在此刻显得格外咄咄逼人:“梁师都本就是中国之人,盗我土地,暴我百姓,这是我朝内部的家务事,你们突厥庇护着他朕还没有同你们计较太多,如今你们倒是敢提出这般痴心妄想的提议,可笑。”
“讨灭梁师都已然近在眼前,而且纵使不能讨灭梁师都,朕也绝对不会以降附之民交换。”
“归降我大唐便是我大唐的子民,朕身为天子理应庇佑他们而不是将他们推出去为自己谋利。”
“交换?做梦!”
使臣目瞪口呆怎么也想不到李世民居然说出了这样一番话,直到这一刻使臣才不得不承认颉利与李世民之间差得实在是太多了。
李世民说完看也不看他一眼:“妖言惑众,将人给丢出长安。”
“连同朕方才的意思一起。”
使臣的后背骤然湿透了,李世民这话一旦传出去这不就是叫本就摇摇欲坠的突厥民心更加脆弱了吗?!
李世民居高临下地瞥了眼使臣:“带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