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不可心存侥幸,每日也是要派兵丁巡视。”
“兰州府库还有余粮,因为去岁陇右灾害,陇右一道已然是全州减免了赋税粮草上交,加之朝廷调运而来的粮草,用这些已然足够当作口粮发放,足以等到朝廷派足人手来赈灾了。”
“陛下时刻关注着灾患,不曾有一刻松懈。”
“王朝初期,四百年动乱,兼之陛下切实落行分田之策,地主尚且成不了气候,故而以工代赈倒也不会遇上太多阻拦。”
“最后,若是可以,征集安乐县本地百姓适宜钱财,用以分发流民。”
“等灾患过去,这一批流民手中有钱也能更好地摆脱灾患的影响。”
“免费劳力修建沟渠保证的也是安乐县百姓的利益,两厢交换,运作得当征集钱财不是件难事,如此兰州不过是出些粮草罢了,也不会因为流民一事而损了根基。”
“当然这最后一项若是没有把握,便放弃吧,唯稳即可。”
“愿,兰州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
兰州治中一双眸子瞪得大大的,怎么也想不到杜怀信居然讲得如此详细。
“这,这,就跟他好似预料到了一般,而且给出的对策都是当下便可以用的。”
兰州牧勾起了唇角:“这是四月份时他递来的书信,我先前还觉得杜尚书太过杞人忧天,却是没想到关键时刻倒是救了我们一命。”
“陛下果真是看人极准。”
兰州治中长舒一口气看向了长安的方向:“有如此君臣,今岁的灾患便也全然不惧了。”
第127章 封建
兰州接手流民的事情很顺利, 顺利到消息传回了长安后李世民欣喜地拉着杜怀信一道就想要熬夜谈论政事。
“陛下,先前那件事可还没过去多久呢,臣等实在是不能再受一次惊吓了。”
二郎的精神气十足, 可他却是觉得自己若是再不休息立马就要登天了。
杜怀信眼窝青黑, 轻轻捂着胸口颇为无奈道。
这几日因着大旱霜害一事, 他已经连续五六日每天没有睡足三个小时了。
好不容易收到了灾情控制得不错的消息, 谁料下一瞬就被兴奋的李世民给留了下来。
当然一同留下来的还有房玄龄、杜如晦、魏徵与温彦博。
李世民缓了缓自己的心情,他掩唇轻咳一声:“知晓了,至多一刻钟的时间,好不容易才又养好了身子, 朕也不会再肆意行事的。”
魏徵这还要劝一劝李世民的话还未出口, 同他向来不怎么对付的温彦博却是率先开口:“不知陛下还有什么吩咐?”
话落,温彦博瞥了魏徵一眼, 那眸底的意思就是还是赶快将事情给解决了,这比有的没的劝谏可管用多了。
魏徵搭在膝上的指尖轻轻点了点, 到底是没有再出声了。
李世民这才从身前的桌上拿起了一封早就拟了草书的诏令,他看了这几人一眼:“玄龄与克明留在长安处理政务, 至于其余的几人,朕想着派你们分往诸州, 驰驿检行。”
“当然单单只你们几人还是不够的, 具体的人员名单朕明日会拟出来。”
温彦博若有所思地点头, 但是很快他就反应过来:“因着天灾,朝中派遣官员前往安抚已经是件很常见的事情了,若单单只是为了这个,陛下应不至于将臣等留下嘱咐。”
李世民笑了笑:“那是自然, 朕观前朝周隋所谓的安抚法子还是太过粗糙了些,若是不能落实到每一户每一个百姓, 朕叫尔等前往的意义也算不得大了。”
“朕择你们自有朕的道理。”
“子诺跟着朕讨平天下,深入民间。”
“玄成出身孤苦,知晓世事。”
“大临做过行军长史又曾被突厥掳掠,明晰稼穑之艰难。”
杜怀信强打起精神,听着李世民的这番话他心思一动:“所以陛下是要叫臣等亲自到田地上走一遭吗?”
李世民拊掌:“猜得不错,若是一问三不知什么都不懂,也起不了什么效果。”
“要观察苗稼不熟之处,如此便可知损耗多少。”
“要深入民间百姓之间,每一户每一户地调查过去,缺粮是多是少还能支撑多长时间,一些已经撑不下去成了流民的百姓之家也要好好保护详细记录,切不可等天灾结束后反倒是要叫他们没了家。”
“做出差分判断准确无误后便速速将消息送回长安,如此朝中调粮也能更加准确,不叫底下的官吏贪墨去大半,不仅是百姓受苦,朝廷也成了冤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