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另只手摸着白雀的羽毛,暗暗捏住白雀的后颈,原本还有些躁动的白雀瞬息安静下来,柔顺乖巧到不可思议。
“想来这便是上天降下的祥瑞,命中注定,还望大将军收下。”
“大师言过了。”李渊忙不迭还礼,小心翼翼将白雀接过,左手打了个极为隐蔽的手势,眸中暗色一闪而过。
僧人小幅度点头,随后没有多说半句,拂一拂衣袖,缓步走了。
围观的百姓目瞪口呆,惊怔片刻,便下意识欢呼起来,看向李渊的眼神止不住的狂热。
大将军是真的上天眷顾,这才刚兴义兵,便有祥瑞降下,看来安稳的日子指日可待。
李渊将白雀拢入怀中,面容和善,向周围人一一道谢,转身便收了笑容,眸中闪过丝讥讽。
这场天降祥瑞,大大鼓动了太原百姓的士气,李渊也再无后顾之忧,进封李元吉为太原太守,留守晋阳宫,悉数赋予兵政大事。
李渊带着其余众人,也终于启程,一路浩浩荡荡往长安出发。
刚开始行军还算顺畅,李渊甚最全完结文连载文都在企鹅群武耳司酒〇吧一旧耳至还有心思跟着李世民李建成二人一同巡营。
他跟着二人,一路走着兵卒最多的地方,这才停下脚步,表面是对两个儿子说话,实际暗暗关注周围士兵的反应,忧心忡忡道:“我自幼袭爵,少年所为,极尽欢愉,知苦难,却从未尝过。”
“此次起兵,我必会一一实践,否则便是违背天意。”
果不其然,周边兵卒都下意识放慢脚步,李渊满意点头,看来是都听到了。
———————————————
大业十三年,七月十四,贾胡堡。
老天终于还是开了个玩笑,连着数月的干旱终于止住了,自入七月以来,便一直在下雨。
从一开始的绵绵细雨到如今的滂沱大雨,路不好走不说,连粮草都有些跟不上了,李渊无奈下令,暂且驻扎贾胡堡,派遣老弱病兵返回太原运粮。
祸不单行,留守长安的代王早早便得到消息,派遣虎牙郎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驻守霍邑,这个离贾胡堡不过五十余里的地方。
坏消息是一个接着一个,唯一能让李渊展颜的还是手下张纶攻下了离石郡。
李渊难耐地翻动手头的军报,洛阳那李密风头正盛,势头彻底碾压瓦岗旧主翟让,二人恐有龃龉,现如今又正率兵攻打洛阳。
眼瞅着攻下洛阳便可称帝,只怕将来会是个很麻烦的对手。
昏暗烛火下,李渊抽纸沾墨,下笔如有神般,对李密极尽吹捧,推崇李密为盟主。
如今他们二人都处于一个微妙的位置,李密率兵攻打洛阳,要提防来自长安的隋军。
而李渊一行人恰恰好卡在长安往外的咽喉,只要李密还有脑子,就断不会轻易拒绝。
能拖一刻是一刻,结盟自是要当面结才好,不过是写几句话表表忠心,便能少一个被偷袭的可能,何乐而不为。
李渊轻呼口气,搁下笔,忧虑地拧拧眉心。
耳边是淅沥的雨声,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李渊惆怅地盯着摇曳的烛火,大脑空白。
李密的事情好解决,可是这雨又该什么时候停下呢?
粮草未至,连去突厥接应兵马的刘文静都未归来。
军中流言来势汹汹,须知突厥押的宝又不止一个李渊,可还有刘武周在。
若是刘文静转头搭上刘武周趁机攻下太原,李渊胸口升起一股郁气,眸色沉沉。
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刘文静此人桀骜不驯,与他亲近却从未交心,他一时也不能笃定其人心性。
他都这般怀疑了,底下人自然添油加醋,流言越传越离谱,不过几日,军中下上便人心惶惶。
新兵,缺粮,后方疑似不稳,种种压力之下,这支军队会随时哗变都说不准。
思虑良久,直到蜡烛都熄灭后,李渊才惊醒过来。
罢了,还是先回太原看看吧,准备粮草,安抚人心,若刘文静能归来便再好不过,到那时再出发也来得及。
“来人,把众将都叫过来,我有事要与他们商议。”
杜怀信是最后一个到的,他一掀帘子,就发觉了里头不同寻常的气氛。
行过礼后,杜怀信走至自己的位置,悄悄打量李渊的神色,紧绷张脸,面色难看,双手握拳,胸膛起伏,像是被气到了。
杜怀信又侧头瞧瞧李世民的神色,蹙眉抿唇,指尖不住摩挲着,越来越快,整个人看起来焦虑不已。
这是吵过一架了?
“末将言尽于此,如今前有隋军虎视眈眈,后有李密蠢蠢欲动,若不尽快入主长安,只怕再也没有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