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怀信咳嗽了一声:“随辅机怎么想,我可什么都没说。”
长孙无忌还未说什么,倒是李道玄冷笑一声:“这太上皇都成了太上皇了,有着这么一个好儿子不费一兵一卒退敌了突厥,不觉得骄傲倒是在背后觉得好笑,实在让人心寒!”
“而且突厥能这么顺利南下,同那李艺和张瑾可是脱不了干系的!”
李靖又抿了口茶:“对了,这一回突厥既然退了兵,陛下也任命了李世勣为并州都督防备突厥,有着李世勣在,突厥想来是无法再南下一步了,那么陛下可是打算召我入朝?”
长孙无忌点点头:“二郎确实有这个想法,如今天下已定,依着药师兄的才能,自然是要入朝同二郎一道商讨突厥之事的。”
“而且照二郎先前同我说的,他是想给药师兄一个宰相的位置的。”
李靖无奈地叹了口气:“我这人只醉心军事,于交友一道上不甚擅长,若是入了朝只怕是……”
杜怀信想了想开口道:“二郎既然信任李公,李公便受了二郎这份好意,李公在太上皇手下不过一个小官,二郎看在眼里也是为李公鸣不平的。”
李靖垂眸:“陛下先是救了我,又是给了我如此信任,我又怎可辜负陛下的美意?”
李道玄笑着开口:“所以我便要赖在李公身侧学习兵法,这可是堂兄的吩咐。”
李靖轻笑出声:“自然。”
同一时刻,东宫,显德殿偏殿。
李世民一面看着各地州县递上来的奏表一面回应着萧瑀的疑问:“……将欲取之,必固与之,便是这么个道理,爱卿明白了吗?”
萧瑀满脸钦佩:“是臣想得不若陛下细,原来陛下是抱着这么个心思。”
“只是今日还是太危险了些,陛下日后不可那么莽撞了,我国家好不容易才盼来这么个陛下,定是不能出一点差错的。”
李世民翻阅奏表的动作一顿,他好笑地看向萧瑀:“向来最正直的萧公也学会了奉承?”
萧瑀一脸严肃:“臣说的都是心里话,这在太上皇治下突厥是如何,臣又不是瞎子,臣可是看得清楚明白的。”
李世民合上奏表:“行了,这话在我面前说说便行,可别漏到裴寂耳中。”
“既然突厥已经退了兵,还有一事,你去帮我召集五品以上众臣。”
说着李世民起身,眸光锐利:“王道也好,霸道也罢,该争论出个结果了。”
第111章 王道
东宫, 显德殿。
萧瑀冷笑着看向坐在他对面的陈叔达,他始终觉得那陈叔达就是故意跟他呛着来的,果然同一个目标过后, 就算是同在李世民手下, 他依旧是同那陈叔达八字不合!
“三代以来人心浮乱, 百姓日渐奸诈, 秦任法律,汉杂霸道,难不成在陈侍中眼中秦汉是不想要教化百姓吗?”
陈叔达同样越看萧瑀越不爽,先前几日萧瑀还能表面功夫做一做, 如今是越发懒得应付了, 时常同他吵架不说,有些时候他都要怀疑这个萧瑀是不是故意要同他唱反调的。
他们梁朝内部不知道出了多少个和尚, 这萧瑀自己也是信佛的,不是都说佛以慈悲为怀吗?
怎么萧瑀一张口就是严刑酷法“喊打喊杀”的, 实在是叫人看不起!
陈叔达哼笑一声反唇相讥:“萧仆射既然也说了汉杂霸道,这杂之一字不正说明这开国之处要行黄老之道?”
“若非如此, 岂有文景辉煌?”
萧瑀倒是怒极反笑,他昂着首看向了正坐在上首笑眯眯瞧着他们吵架的李世民:“陛下以为隋文帝如何?”
这战火是烧到了自己的身上啊, 李世民换了个舒服的姿势, 饶有兴致开口:“萧公这话的意思是想说隋文帝统一南北, 战后用重典治国遂有开皇之治?”
萧瑀点了点头:“文帝的性子虽称不上仁义开明,但文帝克己复礼勤劳思政以法驭国,终得开皇之治。”
“乱世方休,王道难存, 如今民间法度废弛,人心诡诈, 遍地盗贼,正该要以严法治天下正一正那风气,如此方能推行教化,陛下乃万乘之主,如何能听那陈侍中胡言?”
李世民依旧是那么一副表情,瞧不出来他对于萧瑀的话是否赞同,他只是微微拖长了语调:“你们二人所说皆有理,只是……萧公眼中的文帝倒是同朕大不相同。”
萧瑀一愣,陈叔达笑呵呵的,一脸得意瞅了萧瑀一眼。
杜如晦瞧着眼前这一幕,心中暗叹一句“冤家”,他冲着身侧的房玄龄低声道:“就冲着他们二人的做派,迟早有一日要在朝议中闹出大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