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的第一佞臣(313)

蝗灾过后,整个朝廷都陷入短暂的沉静阶段,仿佛所有官员都开始修身养性了。就算是平日里关系不太好的官员之间见到面也能心平气和地打个招呼。

这种诡异的平和直到太子和三皇子的禁闭结束之后才有所改变,大家依旧在朝堂之上你攻歼我我攻歼你,下朝之后也各种忙着算计对方,谢恒欣慰地想着这才是熟悉的感觉。要是两边继续安静下去他都要怀疑双方是不是在憋什么大招儿,着实担心自己招架不住。

到工部去任职的韩峦可以说是如鱼得水,在那里的确更能发挥他的所长。而且工部的风气可以算是六部之中最好的,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大家都忙着做实事。工部尚书已经是快致仕的年纪,没有参与党争,就想着在自己致仕之前都能做好本职工作。

韩峦在蝗灾之中提出的各种政策方法他都看过,并且十分欣赏,之前也是他主动跟惠承帝建议,如韩峦这样的人才留在大理寺是埋没了,大理寺并非能真正展现他才华的地方,工部才是。惠承帝这才将韩峦调到了工部。

工部尚书对韩峦的到来表示了热切欢迎,真心觉得有了韩峦的加入,工部会越来越好。

韩峦之前还跟谢恒商议,问谢恒要不要考虑调职来工部。他与谢恒一起整理出来的治蝗政策,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在这份新方法中有多少谢恒的心血。

他当初是想将两人的名字一起报上去,但谢恒坚决不同意,甚至还差点跟他发火,他才只报上了自己的名字,可他心里仍然清楚谢恒在这方面的才干不输给自己,如果能来到工部,谢恒也一定会有很大发展。反正总比跟着那个只会嫉贤妒能的祝才良要好得多。

不过谢恒拒绝了韩峦的提议,他说相比之下还是感觉大理寺更适合自己,他挺喜欢看那些案子卷宗。

韩峦倒是没有彻底放弃游说,只是为了避免说得太多令谢恒反感,就打算日后循序渐进。

就在谢恒跟韩峦打太极的时候,谢元柔要准备回门了。

其实按照实际日子计算,成婚三天后就是回门的日子。

只是当时因为正是蝗灾闹得最厉害的时候,满朝上下都在为蝗灾的事情想办法,谢恒和谢斌总是不着家,谢元柔和阙献回来后也就只有谢长青和谢老夫人招待。

阙献是想找个机会跟谢恒和谢斌熟悉熟悉,既然人都不在,他也懒得应付谢长青和老夫人,于是连午膳都没用就拉着谢元柔走了。

谢长青气得用了一堆“之乎者也”不带脏字的话骂人,谢老夫人神色不愉,却也不敢直说阙献什么,就是背地里也把责任都怪在谢元柔身上,认为是谢元柔没有伺候好相公,才不得这份体面。

回去阙府之后的谢元柔几乎可以想象到谢长青和老夫人在背后是如何说她的,她也确实生气阙献的做法如此不给她脸面,手里的帕子都要搅烂。

最后经过谢元柔不懈努力,再加上确实是她的办法才帮阙献谋得了官职,阙献就答应她等蝗灾结束之后再回门一次。

阙夫人本来是不大愿意的,这二次回门的事听都没听说过,之上难免就絮叨了几句。但阙献已经答应,阙大人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甚至很赞成阙献再去一次,最好这一次能跟谢斌和谢恒打好关系,还说阙夫人内宅妇人什么都不懂就不要跟着瞎搀和。

阙夫人无法,只是看谢元柔越来越不顺眼。

第一百七十八章 蹭一把

在阙献和谢元柔回来的头一天晚上,谢老夫人就特意把谢斌和谢恒叫过去说话。

“我不管你们怎么看待阙公子,他现在既然是你们的七妹夫,是正经迎娶了柔丫头为正妻的,那你们也就得拿出大舅哥的样子来。上一次柔丫头回门你们都不在,我就当你们真是公事繁忙,可现在蝗灾都已经过去了,你们可不能再不见人,不然像什么话?”

“就是,像什么话!”

谢长青也在边上帮腔,但他不是真的介意阙献来的时候谢斌和谢恒不在,而是现在他在两个儿子面前已经很难拿起父亲的架势训话,大多数时候反而会被两个儿子的气场所震慑,难得母亲训诫两个儿子,他就跟着蹭一把,也好立一立许久都没立起来的威信。

谢斌和谢恒都低着头,像是在认真聆听教诲,偶尔偷偷对视一眼,就又继续沉默不语。

谢老夫人继续道:“我知道你们两个都是有本事的,大抵是瞧不上阙公子这种只能靠祖上荫封自己却不成的,但再怎么没本事,人家的家底在这,你们的官职还没高过人家老子。没看人家只是大婚简办捐了点银钱就能得个正六品的官职?这要是没有背景,再有钱捐得再多,能捐出一个官身来吗?你们现在入朝为官,可不能就想着凭着自己的本事埋头苦干,不然那说不定到头来自己的成果都被别人抢了去,白忙活一场,但要是多些关系人脉,旁人也就不敢轻易夺了你们的功劳,你们说是不是?”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