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的第一佞臣(312)

虽然到了大瑾国已经没有这种“神虫”的理论,但百姓们还是难免往怪力乱神去想,毕竟淮都一向太平,从来没有发生过这种事。

于是百姓们想到,这蝗灾可不就是在三皇子巡视淮都之后没几天就爆发了吗?所以这问题还是出在三皇子身上吧?三皇子该不会是个不祥之人,所以第一次来淮都巡视就把蝗灾给带来了。往年其他官员巡视,别说蝗灾,就是一个蝗虫都看不见,怎么就偏偏三皇子来了就出事了?

类似的说法一传十十传百,有关于“三皇子是灾星,身负厄运”的说法便逐渐流传开。

一开始只是在淮都小范围地流传,后来拓展到两州一都都是这样的传言,再之后传言喧嚣至上直逼京城!

到传到惠承帝和三皇子耳中的时候,就连大街小巷的孩童都会唱两句有关三皇子是灾星的歌谣。

也无怪传言这样快,两州一都的百姓们被这次蝗灾害得实在苦不堪言。

虽然有韩峦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及时起到了作用,但之前造成的损失还是不小,大多数老百姓都不是什么富贵人家,就算淮都百姓的生活质量比较好,那也就是吃穿不用发愁,手头还算宽裕,每年都能有存粮,可也算不得大户,比不得那些富商官员。老百姓经历一次蝗灾那就是伤筋动骨的事,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尤其是晋州和蕲州,这两年干旱,本来就需要淮都接济,现在又闹了蝗灾,若不是朝廷的安抚及时,有多少百姓就要活活饿死,稍微还有点力气的年轻人都要落草为寇了。现在是还没有进行具体统计,不然就会发现死在这场灾情中的百姓已经不算个小数目。

所以这两州一都的百姓对三皇子可谓十分痛恨,哪怕是迁怒,也觉得如果不是三皇子来巡视,可能就不会发生这种事。

特别是三皇子刚到淮都那两日,百姓们可是亲眼瞧见那些富商还有官员抬着箱子去驿馆拜访三皇子,这都不用说,箱子里面放着的肯定是金银珠宝各种孝敬!对比受灾中的两州一都的惨状,再想到那些富商官员给三皇子送的一箱一箱的金银财帛,而蝗灾发生之后三皇子不但没有第一时间有效处理,甚至还想隐瞒上报,百姓们焉能不恨?

两州一都的民怨几乎成鼎沸之势,不然京城那边也不会这么快知晓。

惠承帝大发雷霆,直接将三皇子也给关了禁闭。

如果三皇子只是被无辜牵累,惠承帝也不会这样生气,关键是三皇子自己不争气,刚到淮都什么都没做就先急着收地方孝敬敛财,灾情发生之后还企图欺上瞒下,光是这两点被捅出来就已经足够让惠承帝将其重罚。

惠承帝大概想着:你老子是为了补偿你才给你派了这么个肥差,你自己却不好好珍惜,弄成现在这样,还得你老子给你擦屁股!

三皇子十分憋屈,他肯定不相信自己是什么灾星,不然过去这么些年怎么一点事没有?但他也不明白自己怎么就这么倒霉,淮都百年难得一遇的蝗灾都让他给赶上了!这顶“灾星”的帽子扣得那叫一个结实!

太子刚出禁闭就听说三皇子被父皇关了禁闭,顿时得意忘形起来!在得知了前因后果之后还直接说老三就是晦气加福薄,得了本不该属于他的好处连老天都看不过去,这才用这种方式来惩治他。往后老三要是本本分分的就算了,再敢肖想些有的没的,老天还得有更大的惩罚在后头等着!

这一番话传到惠承帝耳中,又把惠承帝给气得饭都吃不下!

这蝗灾还不够,还要怎样更大的惩罚?太子说话还真是一点都不过脑子!

于是太子前脚刚刚出禁闭,后脚就又被惠承帝给罚了禁闭一个月。

四皇子在自己宫中听着这些事情,顿时觉得最近这半年自己真是所有皇子中表现最好的了,多么安分!这下父皇应该能看到他了吧?反正他没被关禁闭,不如趁着这段时间多到父皇面前晃晃找找存在感,可能父皇就发现他的好了呢?

抱着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四皇子就开始经常和惠承帝“偶遇”,那个频率简直堪比惠承帝后宫中那些争宠的妃嫔。

惠承帝瞧着三天两头在自己面前晃悠的四儿子,一气之下也关了四皇子的禁闭,要他趁着关禁闭的这段时间好好修身养性。

被关禁闭的四皇子还遭受到了自家皇子妃赵芊羽无情的嘲讽——叫你嘚瑟,就知道你蹦跶不了几天!

一时间三位皇子都被关了禁闭,朝堂之上也有点人心惶惶,那些三皇子党和太子党也前所未有的安静下来,往日因为一点小事两边就争得面红耳赤的场面都没有了,惠承帝终于舒心了些,还想着早知道关儿子禁闭就能换来这样的清静,他之前就该多寻点由头隔三差五地关他们一回,说不定自己能少操不少心,这身子骨也能好起来。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