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的第一佞臣(218)

本以为这一辈子就是知府做到头了,不成想还真有上升的机会!这里面自然有七成谢恒的功劳,蔡康全也就更加乐意配合谢恒推行新政。

原本以为要三年时间才能完成,结果两年就完成了。

谢恒每个月都要给惠承帝写奏折汇报情况,一来是为了让惠承帝知道自己一直在兢兢业业办差,二来也是为了巩固和惠承帝之间的联系,不让自己在惠承帝心中的印象被淡化,等来日回归京城他能依旧简在帝心。

因此惠承帝对安州的情形了如指掌,心中也十分满意这个结果。既然谢恒“试点”成功,那新政便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有安州府的成功案例在前,其他地方也别想给他找什么借口,要是新政推行受阻那就是官员能力不行或者地方官府不够配合,都欠罚!

惠承帝也已经下旨召谢恒归京,三年任期提早一年结束,这也体现了惠承帝罕见的信任和倚重。

朝廷也正是用人之际,惠承帝自然要把有本事又合他心意的谢恒调回来放在身边方便委以重任,一直放在安州可就太浪费了。

谢恒那边还没收到旨意,这件事便已经在京中传开了。

第一百二十七章 狭隘了

两年前那些看谢恒被外放新官职而在背后幸灾乐祸又或者当面奚落过的人这下都傻了眼,哪里想到那样一个无根无基的探花郎被外派新官职之后还能回来,而且还回来得这样快!

更令人震惊的是听闻陛下还要给谢恒提升官衔!

按照一贯的规矩,这外官入京,即便级别不动那也等同于升职。毕竟外官没有京官吃香。

谢恒当年离京的时候便已经是从五品的官职,比状元郎官职都高,但那时候因为外放新官职的安排,这从五品也就是听着好听罢了!实际上连榜眼的都比不了。

可现在不一样,谢恒就要奉诏回京了!就算是平行调动回京,那从五品的官职也不小了!

要知道官员升迁的机会基本就是三年一次,除非是当年在政绩上有极大突出表现,年底考核定品的时候才有机会破格晋升。但就是按照三年一次常规晋升机会而言,大多数情况下还不一定升得上,既要看这三年整体的政绩考核,又要看上头有没有合适的空缺。

年前状元郎升职到了正五品,榜眼升到了从五品,这已经是因为两人表现确实十分出众才能让惠承帝破格提升,而现在惠承帝竟然还要给回京的谢恒升职,那不是要升到正五品跟状元郎比肩了?

就算谢恒在安州府的政绩确实漂亮,但因为当初起点就很高,如今提前一年召回京中已经算得上荣宠,陛下居然还要加封!

一时间众人不禁想到,或许两年前就是他们想错了,谢恒并未受到家中兄弟牵累,陛下也并未对谢恒厌弃,从一开始,一甲三人中陛下最看重的就是谢恒,从来没有变过。那布政使司的新朝职和新政推行也并非陛下一时脑热的结果,而是经过了许久的深思熟虑,最后决定交给一个深得信任的新人去办。

是他们狭隘了。

如果当初在所有人都表示对谢恒的不看好时能有人站在他身边对他多加勉励,想来等这次谢恒满载荣誉而归,定然能得其诸多照拂!

二月底,谢恒坐在院中躺椅上,身上披着至今未归还宣景的宝蓝色披风,手边茶几上放着一截一截的甘蔗,已经削好了皮,只有底部留着一点,方便手握。

翩翩公子,于盛开的梅花树下闭目养神,本该是极为养眼的画面,如果忽略掉谢恒时不时地拿起甘蔗咔嚓咔嚓地咬,再呸呸啐掉。虽然边上就有小竹篓用来装啐掉的甘蔗屑,但此举到底不雅。特别是谢恒牙口不是很好,咬甘蔗的时候看着咬牙切齿的,表情甚至有几分狰狞。

石竹在边上看着很是无语。

“公子,都说了让我帮您把甘蔗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方便您嚼用,您就不用自己这样费事,好像跟甘蔗苦大仇深似的。”

两年时间,石竹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

从前的他看着就有些胆小怯懦,十足的小家子气,有什么事还往自家公子身后躲,也很没有主见。看见当官的就腿软,话都说不全乎。

可现在的石竹,任谁看他都会觉得是位家境良好、教养极佳的公子。石竹的个子本来就不算矮,如今脊背不再佝偻,更显得身量修长。跟他家公子一样,脸上时常带着笑意,待人接物也都进退得宜,礼数上挑不出半点毛病,那温润的气质和坦然稳重的气场让他看起来不比那些大家公子逊色多少。

跟着谢恒在安州闯荡见识了两年,也经历过许多困难危险,终究让石竹没有辜负谢恒期望,完成了脱胎换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