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的第一佞臣(1435)

一位留着八字胡的大人一脸严肃地问:“定国公是想着问出来这笔银子的所在,陛下也对安乐王网开一面,饶他不死?”

定国公连连摇头:“那是不成!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的,怎么能乱来呢!”

众大臣顿时满脸菜色,这话谁说都可以,就偏偏你这大佞臣不适合说,从你嘴里说出来就觉得很讽刺。

“那定国公的意思是……”

谢恒接着道:“几位大人觉得不能处死安乐王,不外乎是因为皇室成员凋零,不想让陛下在此种情况担上杀害手足的恶名罢了,到底也是为陛下考虑,本公是很能理解的!所以如果有方法能让陛下在下旨定了安乐王死罪的同时又不至于被诟病,你们是不是就不会阻止了?”

几位大臣顿时相互交换目光,随后都点点头。

“若是能如此自然最好。”

谢恒:“那就从安乐王那个刚满周岁的儿子着手。安乐王所犯之罪虽然当判处死刑,但至少并未连累孩子,他一个人伏诛就算完事了。陛下仁厚,看在那孩子是安乐王唯一血脉的份上,直接将其封为郡王,接到宫中抚养,等到了年岁再行册封礼,出宫建府。”

给刚出生的孩子授封郡王,可算得上是极大的恩宠,安乐王又是因为犯了死罪而伏诛,陛下不会因私废公,但念着同为皇室血脉,能做到这种程度已是格外恩宽,谁还能说陛下冷血无情!

再者让小郡王从小在宫中长大,对陛下也必然感念,有宫中人教导,还能让小郡王因为自己的父亲罪有应得而记恨陛下吗?绝对不能!

所以谢恒的提议真称得上完美!

一时众位大臣心绪十分复杂!

谢恒是他们最忌惮的佞臣,可他们又不得不承认谢恒的才能本事,在这种时候是谢恒出谋划策,给出了这个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

只是他们还是有些狐疑,谢大佞臣怎会这样好心?

一个耿直的朝臣直接将疑惑问了出来。

谢恒微微一笑,他刚刚正在想要怎么开口引出话头好让自己的行为合理化,符合佞臣的身份,还真是一瞌睡就有人送枕头。

“臣为陛下献计,当然也是有求于陛下。”

宣景轻轻蹙了下眉头。

众人只当宣景是因为不高兴谢大佞臣提要求。

“说。”

谢恒:“湘南灾情严重,之前朝廷拨下的赈灾银子恐怕不够。臣必定能从安乐王口中问出那一笔银款所在,不如就将这一笔银款作为第二批赈灾银两,由臣亲自送往湘南。”

“这如何能行!”

宣景还没说话,先前那位耿直的朝臣就又开口了,“让你去运送赈灾银两,你不得私吞八成!到时候还能有多少落到老百姓手中!”

别说这位大人,其他朝臣除了阮同辅以外都以为谢恒在打赈灾银两的注意。就说谢大佞臣没那么好心给陛下解决难题,原来是盯着那批银子呢!

谢恒冷笑:“宋大人这般义愤填膺,好像那批银子已经有了着落一样!本公保证,就安乐王现在的状况,除了本公外,任何人都别想从他口中问出那批银两的下落!你说本公会贪污八成,哪怕本公真这么做了,好歹还有两成落在灾民手中。没有本公,那就一两银子都没有!”

谢恒这话说得嚣张至极,简直就等于直接承认他会贪污了。

可偏偏就算他现在这么说,这些人也不能拿他怎么样,毕竟事情还没有发生,而且他们也不得不承认有一点谢恒说的没错——如果不能从安乐王那得知银子在哪,那就一两银子都落不到湘南灾民身上。

倒是还有人想驳斥谢恒,但还没开口就被宣景呵斥。

“够了!就依定国公所言,由定国公审问安乐王,若是能审出银两所在,也由定国公护送赈灾银两前往湘南救灾!”

宣景直接拍板定下,其他人看出陛下不容反驳的态度,也只能认下。不管怎么说,他们也算达到了目的。

商讨结束,谢恒准备直接去刑部审问安乐王,正好就跟阮同辅一道出宫。

其他人有的不屑与谢恒为伍,有的惧怕谢恒,都脚下生风般走远了。

对于阮同辅的淡定其他人倒也没觉得不对,毕竟丞相大人永远都是这样,再说谢大佞臣的官职与丞相大人算是平级。而且从陛下出宫期间将朝政交给丞相大人,也能看出陛下对丞相的倚重,那丞相自然不多憷谢大佞臣。

瞧着其他人走远了,阮同辅才叹息一声:“你又何必如此?明明可以直接说开,又为何故意背着佞臣的名声?这些年你还没背够吗?”

第七百四十三章 双赢

谢恒笑起来,“我知道您心疼我,但我真不在意,以前我就跟您说过,您是不是以为我在逞强啊?哈哈!我是真一点不在乎自己的名声!在我看来,只要朝政顺利,陛下顺心,百姓顺遂,那就足够了,而且我特别乐在其中!朝廷里多的是板正严肃的朝臣,我可不爱跟这些人打交道,无趣得很。要是洗清了名声,那一定少不了相互来往,我可受不住!还不如就像现在这样,谁也不敢惹我,我还能想怼谁就怼谁!还能欣赏那些人看不惯我却又不能奈我何的模样!痛快!”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