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看他们人手这么捉襟见肘,“好心”地提议可以留下一些秦兵帮忙。
守将:?你是不是真的当我是傻子?
不,事实证明蒙恬不是把守将当傻子,而是把齐王建当傻子。或者说,给齐王建一个合理的借口拱手送城。
因为齐王建听完这个提议后大喜过望:
“这个好这个好,那你们留点人帮忙看守城池,万一真的有乱党打过来呢,可不能叫他们占便宜!”
守将简直目瞪口呆。
他第一次见这个品种的君王,属实是无法理解。怎么会有人当真信任别国士兵到这个地步,甚至允许对方帮忙守城啊?
就算当年晋文公逃出晋国,得到了秦穆公的礼遇和支持,晋文公也没说让秦军帮他打回晋国夺取王位啊!
不过齐王建的祖父齐湣王倒是干过这种事,然后就被不怀好意的楚国将领弄死了。只能说不愧是亲祖孙,他相信齐王建肯定是齐湣王亲生的了。
齐王建无视了守将复杂的眼神。
这家伙懂什么?他现在越是配合秦军,以后去了秦国日子就越好过。
正愁没借口让秦军接管城池呢,还是秦国的将领聪明啊,又是羡慕秦王麾下人才济济的一天。
齐王建拍拍蒙恬的肩膀:
“蒙将军,你很不错。”
蒙恬:“……多谢大王夸奖。”
最后蒙毅从刘季的老乡里挑了个小将出来率领一部分秦军留下驻扎,齐王建则很识趣地要求守将跟他一起去都城平叛。哪怕守将不愿意他也不管,他可是以齐王的身份下的命令。
守将悲愤不已,都顾不得秦国已经大军压境,浩浩荡荡的秦军就在他面前了。
他声泪俱下:
“大王!我走之后城中无人能够统兵,秦军却留下将领驻守,整个城池岂非都落入秦人掌控?!”
在先秦时期,很多时候军政权利是不分开的。毕竟敌人随时可能打过来,每个城市都派遣一个文臣和一个武将明显不现实。
再加上这个时候的人才大多文武双全,既能理政又能领兵。所以诸如太守这样的职位,一般都可以同时处理下辖政务和应对突发的军事危机。
李斯之子李由便是如此,面对秦二世的起义军时,作为三川郡守的他亲自领兵,最后兵败被杀。
齐国的这位守将同样如此,他既是守将也是城中的最高执政长官。齐王建非要把他带走,那不仅是军队无人管辖,城内的政务也得进入停摆的状态。
哪知齐王建大手一挥:
“缺人管理庶务是吧?蒙将军,你看看谁能帮着管一下。”
守将:……
蒙恬:……
不至于,真的不至于。齐王你这也太配合了,你会被人骂死的。
最后双方还是各退一步,由城中原本的文职官员自己配合着处理城内庶务,守城一事交给秦国将领管辖。
齐王建还问守将:
“这下你满意了吧?”
守将心里有一万句脏话,但是不能讲。
这和送城有什么区别?现在庶务是齐人自己管了,可手里有兵的才是大爷,等秦人想给官吏换换血的时候,难道城内这些齐臣能够反抗吗?
可惜齐王建铁了心要装疯卖傻,他身份高谁也拿他没办法。最终守将还是只能带着自己手下并不太能打的士兵跟着大部队离开了,然后眼睁睁看着齐王建用同样的招数逼迫了更多守将跟他离开。
再这么下去就是坐以待毙,守将们私底下聚集在一起,商量对策。
“眼看即将抵达临淄,我们不能再等了。不如先联合起来干掉秦军,再替大王夺回都城!”
“此言有理,我们手下的士兵加起来数量也不少了。猝然发难,即便秦军全是精锐,也不一定能够抵挡住我们的袭击。”
从外部攻打精锐部队当然很难,可他们现在和秦军待在一块儿。相当于是战友突然反水,杀伤力还是很强的。
“秦人留在各城的部队只有那么点人,肯定挡不住我们大军围攻。现在把城先借给他们管管,回头再收回来也没什么损失。”
“老兄好算计啊!”
一群人越讲越兴奋,似乎已经预见到了光明的未来。
齐王再怎么脑残他们也得救人,大不了回头把这傻缺齐王干掉,扶持小太子上位。正好小太子年纪不大好掌控,到时候他们可就是救国的大功臣了,可以更上一层楼。
众人算盘打得很响,但这种时候总有人会跳出来唱反调。
有个清醒点的人就反问:
“难道秦将蒙恬真的会完全信任我等,而不设防吗?”
如果蒙恬一直在暗中提防他们反抗,那他们动手只会正中秦军下怀。让秦军一口气把他们全部干掉,正好也不用担心士兵战后再回原先的城池干扰秦人夺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