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学学齐魏楚是怎么建造宫室的,寡人的咸阳宫不能比他们的差。”
少府令:……
说得好像学完了要改造整个咸阳宫似的,不还是只为了太子宫一个宫殿吗?
他默默地看了一眼王上身侧的太子殿下,心道现在这个宫殿在太子跟前确实显得寒酸了一些,也不怪王上不满意。
少府令犹豫片刻,向秦王政问起可否动用君王私库充盈宫殿。秦国本身的宝器风格恐怕不符合王上的要求,最好用之前刚从韩赵两国手里抢来的宝物填充宫殿。
秦王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你看着取用,要最好的。”
又对扶苏说:
“有喜欢的自己去挑。”
扶苏眨了眨眼,答应下来:
“好。”
其实他觉得现在这个也能住,和章台宫差不多。但他不会忤逆父亲的决定,反正只是一点小事。
下午扶苏干脆就去了秦王私库,仔仔细细挑了半天。最后带着一堆东西回来了,没往太子宫里放,反而放到了章台宫中。
秦王政看着被放置在桌案上的浅墨色琉璃盏,陷入了沉默。
东西确实是好看的,放着也不突兀,是他喜欢的玄色。就是他不怎么用这么珍惜的奢侈品,有些不太习惯。
却听扶苏笑道:
“玄色琉璃少见,只寻出这么一个,父亲可喜欢?”
秦王政收回视线:
“尚可。”
琉璃是冶炼青铜时产生的副产品,加工提炼后制成。玄色的不多见,倒不是因为难烧,主要是六国不像秦国这么喜欢玄色,更不会把盏做成玄色。
这一份琉璃盏也不知道是从哪个贵族库房里收缴来的,赵人不懂欣赏,便宜了他们大秦。
扶苏表示,多好的琉璃盏啊,正可用来装清水——研墨需要滴清水润滑。要不是太小了点,当笔洗也不错。
蒙毅看得欲言又止。
王上用琉璃盏装研墨用的水,明天就得被御史痛心疾首地认为是奢靡享受,在向六国昏君靠拢。
不过想想王上的性子,估计根本不会搭理那群家伙。
说起来最近朝中是不是多了很多喜欢挑小毛病的家伙?是被儒家带坏了吧?他记得儒生就最喜欢跳脚说反对奢靡来着……
蒙毅眉头一皱,觉得此风不可助长。他们大秦的君王爱用什么用什么,轮得着他们上纲上线。
这边秦国开始整治手伸太长的诸子百家,那边燕国上下则开始瑟瑟发抖。
怎么回事?秦国怎么突然屯兵易水了?
燕太子丹愁地茶饭不思,终于打听到了具体消息。
原来赵国有个宗室因为存在感不高,好运地躲过了秦军的搜捕。一路辗转跑到了代地,寻到李牧将军的儿子求助。
赵国在外的宗室不多,这人主动送到李将军手里,那就不如干脆拥立他为新的赵王,也能省点迎接其他宗室来代地的功夫。
于是这位赵国宗室在代地大军的协助下自立为王,称赵王顾。
“赵顾?没听过此人。”
燕丹皱了皱眉,怀疑是个没什么本事的普通宗室。
考虑到李牧将军的人品,他压下了李牧之子是立了个傀儡赵王的猜测。不管赵国那边是什么情况,反正现在就是赵国复国了。
有代地大军的帮忙,收复国都邯郸应该只是时间的问题。
至于秦国屯兵易水,约莫就是冲着赵顾去的。
燕丹叹了口气:
“这下糟了。”
谁知道秦国是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屯兵这边到底是防备赵顾和代军的,还是想迷惑燕国,趁燕国放松戒备一举攻燕。
不行不行,他不能坐以待毙!
第38章 预备刺秦
燕太子丹在燕国素有贤名,比他爹燕王喜得民心多了。但贤名归贤名,不能代表这个人的政治手腕有多高。
赵嘉也素有贤名,也没见他能挽大厦于将倾。
历史上有贤名的太子多了去了,可是很多时候,贤只会成为他们的催命符,反而暴露了他们并不聪明的脑子。
燕丹恐怕不太了解他亲爹燕王喜。
燕王喜不是个英明的君主,他唯一的优点是昏聩到连忌惮儿子的心都没生出来。否则一个昏君搭配一个贤良太子,分分钟上演太子被废。
即便燕王喜没收拾自己儿子,胆小的他也非常乐于把燕丹往各国送去为质。
常年的质子生活让燕丹接触不到什么君王教育,虽然,他爹也教不了他什么。
燕丹在外只能靠自学,而且因为当质子的时间极长,大部分时候都是靠自学的。不过在他国的土地上,指望能弄到多少名家著作阅读,那就是个笑话了。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回国之后的燕丹也没有太多的良师能够辅导他。毕竟燕国也就那样,顶多吸引二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