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转变的呢?大约就是长孙皇后离世后吧。
其实,在太子成长的后期,大家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太子身有残疾。长孙皇后在世时,能细心观察太子心里郁结所在,会加以安抚而缓解他们父子的隔阂。
待长孙氏不在了,作为父亲的李世民并没有及时发现儿子的心理问题,只是一味斥责他所做的荒唐事,加上帝王対嫡次子近乎无节制的宠溺,促使李承乾的心理失衡,也即认为这是要废立太子的前奏。
作为法定继承人,李承乾曾经很努力,但当自己患了足疾后心理开始发生变化。
大唐天下是天天在马背上靠血汗得来的,汉胡混血的马背精神,聪明过人的李承乾不要太明白。
一个瘸腿的太子无法驰骋在马背上,会令那些认为自己雄才大略的皇子们虎视眈眈。
而他更会因为无法成为马背皇帝而失去真正的自信和荣光。
危机感和自卑感,充斥在太子身上,加重他的心理压力,这时候的李世民不仅不包容,却又挑选了数十名大臣去规范他的行为,那些大臣根本不懂因势利导,除了严苛的指责便就是将他比作秦二世胡亥之类的亡国君。
最终,那个令天下赞美的太子变得暴躁不仁,通过各种荒诞行为来释放内心的压力。
就这样,李承乾从一个努力上进的少年走上了离经叛道,终于和太宗的期望背道而驰,水火不容。
兄弟阋墙、发动叛变的悲剧再次上演。】
‘兄弟阋墙’再次被光影道出,已经心有暗涌的李世民,手执酒杯‘哐啷’一声摔地,殿中静得可怕,只听得瓷器碎裂之声。
有些事情确实尚未发生,然而却是可以预见其走向!
在场父子四人无比惊讶,玄武门事件的教训还在眼前......
大殿内一时无语。
须臾后,太子李承乾苦笑两声,那种压抑的心情被光影极其细腻的道出,他说不清是什么滋味,心头只觉酸涩又痛快!
是呀!他会离经叛道!
会兄弟阋墙!
但,真的忍够了......
李承乾一把拎起桌上的酒壶,如同发泄般大口吞咽,时而又被几口酒水呛出声,但他仍旧不管不顾,伴随酒水洒落,眼角早就湿润,几滴晶莹泪水悄悄落下。
多少年了,一直强韧不肯低头的人却在这一刻褪下盔甲,在家人面前第一次露出自己的软弱。
一直沉默的李治此时被感染,他伸出手在大哥的后背轻抚安慰,甚至略带哽咽叫一声:“大哥!”
伴着这一声,李泰亦动容,他心底或许曾洋洋得意过,毕竟父皇的宠爱摆在那儿,但一如光影所言,他们终究是血脉相连,骨肉亲情割不断。
他的大哥只比自己大一岁多,但所承受的病痛也好,外来压力也好,都是李泰平日不曾在意过的。
他顿时心有愧疚。
“大哥!”
李泰同样上前去安抚,却听李承乾喃喃一语,“真的好想母后......”
顿时,大殿上,兄弟三人抱作一团失声痛哭起来。
这一幕落在帝王眼中,格外动容。
他与长孙氏的孩子们,怎么能......
唐太宗李世民心头一紧,忽而又记起,光影所说尚未发生,一切还有转圜的余地!
而他也该好好反思自己的不当行为,手心手背都是肉,不该偏颇失了平衡。
天幕上,复杂的迷宫地势因为李承乾対李泰的同室操戈而坍塌一片,太子被迫出局。
【太子叛乱,应该是李世民无论如何都没办法接受的。
历史上骨肉相残的皇室比比皆是,令月月感到最惋惜的便是大唐贞观时期的两兄弟,因为他们都很优秀。】
接着,冷月又稍微介绍了李承乾发动宫变失败后被贬庶人,徙居黔州,不久后忧愤而死;而李泰因为谋夺嫡位降为东莱郡王。
巨大画面上那只金色凤凰彷徨之际,巨大迷宫再次因魏王谋嫡而坍塌,整个王朝陷入在一场无声硝烟中,前路迷茫。
最后,在重新立储时,李世民深知“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①,此举就是为了能够同时保住承乾、李泰、李治这三个心爱的儿子。
待云雾拨开,大唐这座围城只剩一条通向李治的甬道。
无疑,这条道路是李世民无奈之下的选择,加上现下他知晓了大唐被武周王朝割裂开,所以光影消散后,开始求助帝王群中可以救治太子足疾的良药。
他要他精心栽培的太子放下心里包袱,重新站起来,傲视天下!
直播结束的同时,有同学吼道:“那五颜六色的大礼包究竟是啥宝贝?!”
朱元璋一直惦记着,真想瞧瞧呀!来自后世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