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十大“兄友弟恭”(135)

许久未听这个名字,李俶都愣了一会。

李俶道:“……朕自然记得。节度使是叛乱爆发的原因,那些人招降的条件却仍让朕要保留他们的权力,封他们做节度使,所以到现在,节度使都没有被推翻。”

【不破不立,如果节度使不废,这场仗就白打了。】

李俶痛心道:“可朕该如何……如何做?我从前异想天开,觉得掌握话语权后,就可以实现想要的一切。等我真的坐上这个位置,我却发现,我依然不能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不想封他们当节度使,我也不想给他们那么大的权力,可那样的话,就没有人为朝廷付出贡献。我不能只靠郭子仪和李光弼二人,他们也不能只靠他们自己……”

不给出许诺封赏,还想要人卖命,没有这种好事。

更何况朝廷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失去了民心——从李林甫的强权下,从玄宗的荒淫下,从杨国忠的残暴无度下。

留给李俶的是一摊子烂泥,他要从中捏出成型的雕塑,多难。

【李俶,你需要有人帮你。】

李俶摇摇头:“我不知道还有谁。”

【那个人,那个在除夕夜被赶出长安的人。】

李倓几乎是一瞬间想起来:“李泌!大哥,是李泌。当初他被杨国忠诬告,罢官返乡,如今应该颍阳。”

李俶惊喜道:“不错,不错。我立刻派人去——不不不,我亲自前去请他出山。”

那边李俶断了线,这边李倓也开心了起来。

李倓笑道:“真好,我真的许久都没见他这样了。他自从当了皇帝之后,都不怎么说话了,有时候我只是看着他,都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些什么,总觉得他很痛苦。我很想替他分忧,却发现我也做不到。”

【可能这就是人生必经的成长,那是他的路,他只能自己走。你已经做的很好了,对我来说,你能活着也是莫大的幸事。】

李倓道:“你……”

以前看不见还不知道,如今能看到了,安然立马察觉李倓有些犹豫,似乎想问什么。而且刚刚李俶在说的时候,李倓的神情也很恍惚。

【你在纠结招降的问题?】

李倓小小的讶异了下:“你不是反对吗?”

【我反对的是李俶动摇的心思,他招降河北那一带安禄山的老将,虽然乍一看很好,能立马解决河北的叛乱问题,还能大大削弱敌方的实力,但这一切都会为后世埋下更大的隐患。】

【你也知道李俶的性子,我现在变成系统,早就看到了后台,我没在的前些年,他大大小小封了一溜节度使,节度使成网红了都。而且他这个人不逼一逼下不了狠心,将来战乱结束,我只担心他像玄宗一样躺平摆烂。】

【所以我说要请李泌出山,只要李泌还在,大唐就还有清醒之人。不过我猜你的招降问题不在河北,所以刚刚我们讨论时,你完全心不在焉。你想问什么?还是说你想招降什么人?】

李倓别开目光,苦闷地喝了口酒,喃喃低语出个名字。

【史朝义?】

【史思明都还没死,招降史朝义有什么用……啊不,我的意思,你为什么想招降史朝义?他可是史思明的儿子,整个安史之乱的第四号头子啊。】

李倓垂下眼,木讷地盯着身旁的沙盘地图,不久前,他在这里指挥作战,上面代表史朝义的小旗子,还狠狠地扎在长安点上。

他道:“我也不知道。我只是听说仆固和大哥提议招降,觉得这或许是个好方法……这些年来,我看了太多的苦难,一路走一路看,连年各地打仗,百姓颗粒无收,无数的人饿死在城郊荒野,无人收尸,只能化成白骨累累。

“这样的日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我却有些厌倦了……我知道我这样想很不对,所以我只敢和你说说。我安坐大营中,小战用不着我上场,可那些替我而死的将士们,我实在有愧。”

【我明白你的困境,但我对史朝义这个人的了解实在不多。你知道史书其实也是胜利者的遮羞布,对于安史两代人,褒贬不一。大抵上来说,史朝义是个好将军吧,他对属下的将领都很好,那些人也都很服他。】

【只是你想招降他,现在并不是最好的时机。起码要等到,他杀了史思明之后?不过那时候他也是强弩之末,山穷水尽了。】

李倓点点头,没有再说话。

如今安然化身系统,不便在他们房内多留,彼此无话后,她便将天幕投放到各个唐军营地里,范围只有主帅帐外五尺能看到。

有了天幕方便交流,唐军的作战能力更高了。

再过有两月余,李俶将李泌请出山,直接封了宰相,让他辅佐自己。李泌这个人不苟言笑,但非常有说服力。有时候与将领们意见相左,他不据理力争,反而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最后往往能拿出两者都满意的方案。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