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下面大缸里虽然也不可能有三十六天罡,但是确实有东西,至少飞出了几十只飞虫,另外烧掉天书的火球也是从缸里喷射出来的。但是这只方盒子里,什么都没有是空的,确实反常。但是这只盒子又不是严丝合缝,顶部和底部都有小孔。上面的小些一共十几个,下面的孔大些,一共有四个。其中一个孔里塞了一根小木头塞子。
他将这个方盒拿给和尚看。怀良一时也猜不透是什么用意。只是拔出那根木塞,在手上搓了搓,发现有蜡。
他总觉得,这盒子不应该是空的,若是有东西,应该也从这些孔撒到下面了吧?于是他又趴在地上找了半天,只在一层消石灰上找到了一些黑色灰烬。方相氏的尸体全裸,没有衣服,不可能是衣服烧剩下的,那会是什么?他不由得想起了社稷坛崩塌时,雪地里留下的火犬足印,那次也在雪下找到了灰烬。
他用手沾了点灰烬到鼻子处嗅了嗅,果然只是一般灰烬,并不是什么防腐的药材。他也知道些能防尸体腐烂的办法,但是多要用到气味刺鼻的东西,诸如:麝香、樟脑什么的。
这功夫,包拯和徐冲一起返回到了玉清宫。大家一起交换了意见。已知,喻景在这里预设了一个毁灭天书的局,但是如何做到的还不清楚,这样就无法奏报给官家。
包拯也将仵作带来,由仵作一五一十说出死尸的怪异,就是外面没有腐烂,而腹中腐烂。
沈括想起宝函下的小孔,猜想也许是防腐的东西,但是如果是防腐药材,盒子里应该还剩下一些才对,为什么没有?即便是液体,从下面孔洞流走,也该在夯土上留下一些。
徐冲又将账册给怀良看。果然,怀良预计的介虫真的存在,但是并不是三十六只而是数百只之多,显然考虑了,大部分介虫无法活过三年的情况。
此时,那口大瓮也已经挖出,还能倒出一些水,其中也有一些甲虫的残骸。数一数也不止三十六个,并不应三十六天罡的数了。这看来是败笔之一,横生出追查的线索。
“只是不知道,这账册里的姹女是何物,也是与这虫子一并买入的,大师可知道是否有关?”徐冲问道。
“似是什么炼丹之物,我也不会炼丹,倒是不清楚。”和尚茫然摇头。
一直躲在边上不言不语的李承庵脸色一变,显然能听懂,但是转而又恢复平静。然而却被徐冲眼尖看到了。
“道长知道?对了,既然是炼丹之物,道长必然知道。”
“这……确是炼丹用的,其实这姹女其实也就是水银罢了。”
“水银?”沈括手里抱着盒子,突然醒悟。
他赶紧追问仵作:“大叔,水银可防尸体腐坏?”
“可以。”
“我知道了,这盒子里装的便是水银。”他终于想到了这一层。
“但是为何地上没见到水银?”包拯问。
“相公,水银太重,流到地上无孔不入,大概是泄到地里去了。不如将地挖开,到夯实硬地下面找找。”
老包也不多问,赶紧找人去挖。挖下去一尺半,果然找到下面夯实硬土层里,有积聚的点点滴滴的水银。
这里刚证实了沈括的猜想,那边最善于各种机关的怀良已经把整个机关的意图整理了个大概。
这个宝函上面的小孔,是为了泄出水银气的,确实为了保存尸体。下面的孔是为了不留把柄的。应该是以浸蜡的木塞塞住的。一旦遇热,木塞力蜡融化,木塞就会脱落,里面剩余的水银也就流走,留下一个空盒子了。
他飞快地将猜测说完,周围的人有听懂的,有没怎么听懂的,也都在点头。唯独老包点了几下头,又抬起头,还是一脸的疑惑:“然而大师,为什么当时会有火焰从砖缝里冒出来?为什么会有火球喷出烧掉《天书》?为什么……”解开一个谜团,无数个谜团又冒出来。
“相公,我已经理出个大概。不过,我想沈公子也应该参透了?”
怀良看向沈括,沈括含笑点头,两人似心有灵犀一般。
“不如,让沈公子来讲述?”
“大师,还是您来?”
“不不不,是你先察觉这宝函下面玄机,还是你说为好。”
“但是归根结底,是大师您先看穿了这死尸不可能是刚死,必然是欲盖弥彰之计。若不然,我也无从探查究竟其他,还是您来。”
两个人互相推让起来,也全不顾包龙图和其他人焦躁地不停转头,等着他们赶紧谦让结束。
“好,既如此,贫僧就献丑,先说一二,若说错。公子务必指正。”
“自然,自然。”
三推四让终于结束了,老包终于长出了一口气。刚才他一直屏息静听,几乎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