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奥妙就在这灌铅的木杖上。”
“如何奥妙,请大师明示?”沈括也有些摸不着头脑。
和尚拿起木杖走到一块石板前,猛然向下砸去,发出沉闷的响声。
“这便是隔着石板激活机关的法子了。”
“但是……我们分明紧跟着那巨魔进来,没听到这样一声砸到地面的响声啊?若是有,不会错过。”
“这……”和尚只一顿,就走到神像前,捡起了地上的蒲团。这蒲团本来在天书下面,刚才被徐冲扔到了这里。他将那蒲团放到地上,又挥动木杖猛击地面,这次声音小得多了。
“看,这就是没有响声的原因。”
“那石板下面的机关?又是什么意思?”
与此同时,在军头司大堂内翻看账册的徐冲,也找到了一条裴老板于三年前的奇怪购物记录。内容是购买四百个岭南锹介虫,每一个三分银子,特别注明要指甲盖大小的。
徐冲也是个有头脑,明事理的,也不急着去敛尸房找正在看验尸的包拯,自己冲出门道附近药铺,查问这种锹介到底是什么。
连问了三家,终于问到一个走南闯北,知道锹介虫的掌柜。老板说,所谓锹介便是岭南最大的介虫,因为头上长的角像铁锹所以得名。一般介虫只能活半年一年,这种虫却能在冬天蛰伏地下,能活几年的都有。老板又说,若是早春寒冷,蛰伏个几年都有,然而一暖和就活过来了。这种虫因为活的长,也有用来炼丹的,但是一般药店没有,知道的也少。
徐冲也一时间醒悟,赶紧返回报知包拯。
那边包拯正在看验尸。仵作剖开那具尸体,也发现怪异情况。这尸体包皮虽然烧焦,但是仍然有弹性,犹如昨日烧死一般,脸上皮肤更是如同活人。如果只看这些,这具尸体应该就是刚死不久的,但是切开腹部后,里面五脏六腑却缩成草絮状,又分明是死去很久的干尸才有的情况。两种全然不同的情况出现在了一具尸体上,他也不敢下结论。
第122章 全盘还原
六月二十一日 午正
徐冲带着账册来到敛尸房,那边包拯正在解剖台边来回走,全不顾边上开膛破肚的死尸。
“相公,我找到和尚要的东西了。三年前,裴老板确实进了几百只小虫。我已经打听过,这种介虫叫做锹介,一般也是春生冬死在,只活一秋。然而若是春寒,便会蛰伏整年,来年再破土出来,最长能错过三四个冬夏,也就是说能活三四年。”
“哦?这和尚了不得。果然又是弥勒教故弄的玄虚?账册拿来我看看。”
包拯接过账册,果然在徐冲翻开的那页找到了锹介虫一栏,但是并不是三十六个,而是四百个,每个三分银子,倒还是很大一笔开销。他又顺便扫了一眼其他进项,也是奇奇怪怪的东西。其中有一样叫做“姹女”的东西引起他的注意。他记得查抄的弥勒教书籍里,就有一本《姹女初尘经》,不知道有没有关联。
“徐冲,你可知道,姹女是什么东西?”
“卑职不知啊,只是问过药店里长者,说这锹介虫因为命长,偶有人买来炼长生不老的丹药,只是不见大宗的。这姹女,归类在一起,大概也是炼丹的物件吧?”
包拯再仔细看了一眼,买入的姹女为三瓶。从容器看似乎是什么液体。
“禀相公,卑职又有些发现。”一直保持低调的仵作说道。他手上捏着一根银针,可以看到针上发黑。
“快说。”
“这死尸竟是被毒死的。看情形是砒霜。喉部、腹中都有。”
“哈哈哈……果然不是地狱业火烧死的。”老包大笑起来,笑自己刚才还在将信将疑,果然还是不够坚定。
“走,回玉清昭应宫。看看他们这半日又找到些什么。或许把诸般线头理出个头绪来。”
玉清昭应宫内,和尚正在询问李承庵。问他三年前大殿修缮的事情。
负责修建的人里,并没有喻景的名字,但是果然问出了当时东西八作司派来的督匠叫做常三虎。怀良还想追问,当时常三虎的一些具体细节。然而李承庵也是聪明人,已然从偷听到的和尚和沈括的谈话里,隐约感觉到了事情有些反常了。若是承认自己当年躲了清闲,把营造监工的工作完全甩手给了常三虎,很可能要担上玩忽职守的罪责。于是选择缄默,只推说,张真人这几天就要回来,到时候问真人就是。他想着张真人一定会维护自己。
沈括还在研究那只宝函。既然死尸不可能是昨天还在活蹦乱跳,跳大神的方相氏,那这只方盒子,也不可能是在伏魔祖师供桌下放了几个月的那只,虽然看上去一模一样。几个月前,方相氏手上捧着这个宝函交给了张真人,据她说里面藏了七十二个地煞。也正是这些作妖的地煞,要为正月后的童谣和各种怪力乱神的事件背一口黑锅。当然所谓的谶诗童谣和各种怪异,无非都是弥勒教装神弄鬼。所以这个盒子里所谓的七十二地煞也是不可能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