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骑的乡下老驴没进过城,见了如此多人倒是不敢放肆乱叫,却又实在太累了又受了些惊吓,于是挪到城墙边想利用墙体将上面两人蹭下来。
沈括的腿倒是已经好了七八成,两人见驴有些不好驾驭,于是一起下来,牵着驴从人群里出来,却听到人群里有人正贩卖见闻。
“你等可知为何急关城门?”
“却是帽妖吸走猪魂魄的事?”有人接茬。
“你那是哪本黄历的事情?”
“那必是昨日日蚀当空,天狗星君先吞日后降世,几乎倒毁了社稷圆坵?却为何要关城门?”
“官家正急去内城太庙拜祭,故而关了城门,免得你们这伙闲杂白丁进朱雀门,占了御街前马道,阻住去太庙的道路。”
“我们是闲杂白丁,你精明能干,却不也被挡在外面?”
“听说今次官家是去祷告先祖,还下了罪己诏。”
“罪己诏?”
“那童谣所指处处应验,上天又遣祸斗星君下凡,推倒社稷,必是官家德行有亏,故而先下罪己诏以平天怒。”
“平息得了吗?”
“却不知道,就只看那童谣是否再应了。若再验,恐怕……”
“此处人多耳杂,修要胡说,也不怕手快的拿了你去……”
沈括与小苹互相看了一眼,小苹吐了吐舌头。没想到京城这么大乱子。他们好不容易钻出人群,四处饮食买卖倒是兴隆,可惜没钱吃饭,从昨日起,他们两人已经一天一夜没进水米了,只在路上胡乱喝了些山泉。
“若不开城门,不如就近找个做驴肉的馆子把这畜生卖了,好换些钱吃一餐饭。我便知道一家卖旋煎羊的,也常收驴子狗子充老羊。”小苹说。
“你不是答应那老者,善待这老驴。”
“你这公子也是太迂,说说而已,这驴又老又倔,如今也没甚用处。”
“君子岂可无信。”
“君子可当饭吃?跟你过日子便饿死了。”
第14章 罪己诏
二月初三 午时
两人牵着驴走过新门瓦子前大街,看着临街饭馆、酒店林立,不少馆子门口就贴着牌子收肉驴,沈括却又不想违背承诺,只顾牵着驴走,后背遭了小苹不少白眼。
绕到崇明门时,内城终于开了,他们也随着人群蜂拥入城,听说官家念完罪己诏回銮了。
两人在人群中缓缓前行,片刻后终于到了安州巷矾楼。沈括只抬眼看街上巨大欢门,以及后面四层高的壮阔楼宇,心中暗暗吃惊。这东京的酒楼盖的远比皇宫高了。
小苹用树枝打着驴绕到后面小街巷,显然轻车熟路。小巷里很多瓦子门口都用白布拦住了入口,显然国丧一月还未过去,不许娱乐。他们一路从宋州过来,其他地方禁令早已如同虚设,甚至汴梁城的外城也已经歌舞升平,但是安州巷毕竟就在皇城对面,仍然受些管制。
径直绕到白矾楼后面,跟着鬼鬼祟祟的行人一路向里,果然有小径可以进去。这里竟然有一片水榭,水面挺大,水榭上有个台子,正有人在表演水傀儡戏,看台上几百看官正喝彩鼓掌。伙计们赶紧提着“勿喧哗”的牌子从看台前走过,才算提醒看客们切勿乱嚷乱叫,多少给皇城司一点面子。
“我自幼便长在这里。”小苹颇骄傲道。
“你舅舅,舅妈和表兄弟们……”
“他们在这里带着姑娘们陪笑卖艺,也从正店里分酒账,便能从大宋酒税里发些利世。”
“原来卖酒如此好营生?”
“官人你又露拙,可曾听市井言:欲得富,赶着行在卖酒醋?”
“如此千般好处。为何又嫁到外乡?”
“便是厌烦了这里吵闹,但真到了那乡下田庄,却又耐不住寂寞。”
小苹突然有些哀怨起来。
前面人群拥挤,小苹下了驴牵着走,沈括仍然坐在上面。
到了门口处,就看到锦儿从看台上下来,手里端着盘果子,乐呵呵哼着曲子。
“好你个背主的小短命鬼。”小苹放下缰绳,叉腰大喝一声。
锦儿转脸先看到驴上沈括似一惊,再看到小苹却又喜出望外。
“佛祖保佑,姑娘你可回来了?”
“我不回来可就称心如意了?这才几日,我若真死了头七也未过,你却在这里心安理得看戏?”
“我只道姑娘你这样克死亲夫的硬命,要死了也难……故而无须着急,对了,为何这公子……”
小苹一把抢过锦儿手上碗碟:“我舅妈可在。”
“在啊,早上还在前街与潘楼马泊六争吵,赏她吃了一贴大耳瓜子。这会儿得意了正午睡。”
“睡的可安稳。”
“可香甜,还微微打鼾。”
“也是没心肺的,外甥女丢了也睡得着。快去把她叫醒,说她心尖宝贝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