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浅浅一笑,说道:“那本宫就祝殿下心想事成,只是这世上并非所有事都能够如愿以偿,想来殿下始终经历的太少。”
令歌皱眉,冷声道:“昔日我小师姐被皇后你利用,与遇仙分道扬镳,害得阿楷差些丧失性命,这已经足够让我受挫。”
皇后垂眸,笑意不减,她说道:“当年之事的确怨本宫,可是人生在世又怎会一帆风顺?从某些意义上来说,殿下应该感谢本宫才是,若非这些经历,殿下又如何磨练心智?成为如今深受百姓爱戴的玉迟王?”
令歌不想再与皇后交谈,他站起身往外走去,却被皇后唤住:“韩清玄的官职本宫可以左右,玉迟王可有何建议看法?”
只听令歌回应道:“那日朝堂之上,娘娘也听到我所说的话,那便是我的建议看法,令楷的官职必须是应得的,这是天下百姓众望所归。”
“殿下所言极是,本宫受教。”皇后欣然,她注视着令歌的背影渐渐离去,消失在凤仪殿之前。
良久,皇后对身旁的倾秋说道:“倾秋,你看到了吗?这些年我们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倾秋垂眸颔首,回应道:“相比太子,玉迟王更心系天下,有勇有谋,可取而代之。”
……
离开凤仪殿之后,令歌在小元子的陪伴下来到尚书房,此时景修尚在跟着韦新大人温书,令歌便悄悄地倚在后窗,看着屋内之景。
见景修专心致志的模样,令歌回忆起昔日令楷在此教自己和景修读书时的场景,一幕幕似乎还在昨日一般,只是转眼间一切早已改变,景修少年初长成,自己也与令楷在遇仙山月祭成亲。
少顷,小寻子提着一个食盒来到令歌的身旁,令歌微笑示意感谢。
不久,景修起身向韦先生拱手拜道:“景修恭送先生,先生慢走。”
韦新走出尚书房之时看见令歌,便拱手拜道:“臣拜见玉迟王殿下,殿下是来看三皇子的吧?”
“正是,”令歌回应道,“这两年有劳韦先生教导景修了。”
“臣的职责所在,殿下何须感谢?况且三皇子聪明伶俐,臣有这样的学生是毕生所幸。”韦新含笑说道,彬彬有礼的言行让令歌为之钦佩,“臣告辞。”
“先生慢走。”令歌拱手拜道。
待韦新离去后,景修闻声便从学堂里蹦出来,唤道:“景修见过皇叔!”
令歌笑着拍了拍景修的肩膀,说道:“我是特意来接你下学的,我们一起去金銮殿,陪陛下用晚膳,如何?”
“真的吗?”景修有些不确定地问道。
令歌闻言一笑,说道:“自然是真的,我何时骗过你?不过你先吃一些点心再走,读了一天书,想来此时也饿了,先填填肚子。”
说罢,令歌便将小寻子手中的食盒接过来,又道:“是你喜欢吃的小麦酥。”
“多谢皇叔!”景修笑道。
随后,令歌带着景修回到尚书房,享用糕点,吃完之后两人才动身前往金銮殿。
来到金銮殿外,令歌见黄飞正好从殿内走出,便问道:“黄公公,陛下可醒了?”
黄飞笑着回话道:“陛下刚醒,睡了将近两个时辰,现在精神看着不错。”
令歌微笑颔首,说道:“那就好,我和景修来给陛下请安。”
说罢,令歌和景修走进金銮殿内,此时皇帝已更衣起身,正坐在炕上,倚着小桌看书,定睛一看,他手中的书依旧是《令诗》。
两人向皇帝请安,皇帝欣然,说道:“你们两个一起前来,便陪着朕在此用晚膳吧。”
皇帝对令歌又道:“令歌,你在宫里多住几日,陪朕好好说说话,如何?”
“就算皇兄不说,令歌也会留在宫中陪着皇兄。”令歌含笑应下,“正好也可以接送景修上下学。”
“那真是再好不过了,”皇帝笑道,“景修,你皇叔很疼你,你可要记得他的好。”
“景修会记得的。”景修微笑颔首道。
三人正说着话,黄飞便来通传道:“陛下,太子殿下前来给陛下请安。”
“传他进来。”皇帝吩咐道,他又看向令歌和景修,“刚好,我们可以一起用膳。”
饭桌之上,看着吃得正香的令歌和景修,皇帝笑道:“我们四人很少有机会能这般坐在一起吃饭。”
太子微微颔首,回应道:“小皇叔这两年远在塞外,我们的确很少有机会如此。”
“如今,令歌回来我们倒是可以常常这样相聚。”说着,皇帝便替自己倒上一杯酒,“来,我们四个喝一杯,景修还小就以茶代酒吧。”
三人端起杯子向皇帝一敬,随后饮下。
放下杯子后,皇帝唤道:“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