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月歌+番外(296)

皇帝欣然点头,那临清王府虽然已经建成多年,但这些年来皇帝一直有遣人去打扫修缮,在保留原本主要风格的基础上使其焕然一新,不至于在长安城中落伍,如今再重新修缮扩建,只怕长安城没有哪座府邸再比得上临清王府。

皇帝叹道:“先帝在世的时候,隆豫十年,长安被攻下,我们也是那时从江南迁都至长安的,皇叔想念曾经的江南风光,所以王府修建时更偏向江南的风格,一眨眼,朕已经很多年没回过江南了……”

令歌闻言,这才想起自己曾听梦珏说起过,南齐是隆豫年间才迁都至长安的,皇上还是皇子的时候便从江南来到长安。

“朕没记错,太子妃你家是江南人。”皇帝看向太子妃说道。

“回父皇的话,儿臣父亲升迁至京城前正是在江南杭州为官。”太子妃含笑回应道,“父亲常说江南是一块风水宝地。”

“确实是风水宝地,朕幼时曾在那里长大。”皇帝看着殿外太液池水汽氤氲,不免回忆起无忧无虑的过往云烟。

很快,皇后的声音让他从记忆中回过神来,只听皇后笑道:“说起风水宝地,臣妾先前听人说过,偌大的长安城里,风水最好的地方,除了皇宫,便是那临清王府,皇上对令歌的祝愿天地可鉴。”

“都是朕力所能及之事,”皇帝欣然一笑,“倒是令歌你安心住下,那是你父王曾经的住所,如今便是你的。”

令歌微笑颔首,目光余角恰好发现王大将军夫妇从头至尾未说一句话。

只见王大将军脸色平静,没有丝毫多余的情绪,王夫人则是一直保持着恰到好处的笑容,两人典雅端庄,不失礼节,着实拘谨。

令歌猜想,王意明在皇帝的面前也会是这样吗?

这时,黄公公上楼来禀告道:“陛下,娘娘,小王将军已经在楼下了。”

“快传他上来。”皇帝欣然道,随后又对令歌说道:“待会来的便是王意明,武功卓绝,令歌你也是习武之人,你们认识一下,做个朋友,以后也可以比武切磋一番。”

令歌坦然一笑,内心却心虚不已,只希望待会王意明见到自己不要乱说话才好。

很快,一道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楼梯口,定睛一看,正是王意明。

今日的王意明身着宝蓝色锦服深衣,头发半束,尽显少年意气风发之感。

王意明走上前,毕恭毕敬地深深一鞠,拱手说道:“臣拜见陛下,娘娘,臣赴宴来迟,还望陛下和娘娘恕罪。”

皇帝和皇后宽和一笑,皇帝开口说道:“无妨,今日是家宴,快些免礼。”

“臣多谢陛下。”王意明直起身来,目光不偏不倚,正好落到令歌的身上。

“小白!你怎么在这?”

王意明脱口而出,神色万分惊喜。

令歌:“……”

众人纷纷看向令歌,或是含笑,或是不解。

令歌尴尬不已,正准备开口解释的时候,却听王意明恍然大悟地又说道:“原来你就是临清王世子,白令歌就是你!”

此时王清终于有了其他的神色,他厉色低声地提醒道:“意明,休得失态。”

意明闻言,这才收敛神色,对众人解释道:“我曾与令歌有一面之缘,不对,是两面……”

令歌打断意明的话语,对皇帝解释说道:“臣弟初到长安时曾在凌岚药局见过小王将军。”

皇帝闻言一笑,道:“原来是这样,你们两位年轻人倒是有缘。”

王大将军和王夫人闻言,原先的神色也终于轻松自在起来,浮现出更多充满人情味的笑意。

王意明到来之后不久,佳肴美馔便被宫女们一一端上,令歌注意到,众人的碗都是珐琅彩瓷梅兰竹菊的高足碗,碗身轻薄精巧,想来都是珍宝。

宫女太监们伺候他们净手漱口时,令歌看着对面的太子等人,开始有模有样地模仿着,从净手拭手到漱口拭嘴,令歌都一一完成。

直到宫女太监都退下后,令歌这才松了口气,他可不愿像小说话本里面的刘姥姥那般出丑。

这顿晚饭像寻常人家一样,大家吃着聊着,某种程度上令歌倒是感谢王意明,意明的到来把饭桌的话题引到其他地方,不至于都是围绕着他自己。

意明在饭桌上甚是健谈,无拘无束,时而给身旁的景修夹菜,与景修说着话,而王大将军夫妇倒像外人一般,饭不言食不语,有礼有节,堪称礼仪规矩模范夫妇,令歌看在眼里不免内心偷笑。

像往常一样,令歌喜欢在吃饭的时候听着他人聊天,虽然这顿饭是与几位不熟悉的家人一起享用,但是饭菜美味,令歌也吃得舒坦。

皇帝亲自夹起一块虾仁放到令歌的碗里,说道:“令歌你尝尝这道龙井虾仁,是你父亲最爱吃的几道菜之一。”

上一篇:妖食记下一篇:渣攻们听说我转世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