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令歌像往常一样喜欢看月亮,如今离农历十五越来越近,月亮也愈发圆润饱满起来。
在客栈里看到的月亮虽不像在遇仙山的那般明亮浩大,但却另有一番小巧玲珑的感觉,对于令歌来说甚是新奇。
同时,窗外还有小镇上的点点灯火,仿佛天上的星星都来到了地上,这是令歌从前在遇仙山看不到的。
许久过后,令歌关上窗户,转身熄灭蜡烛,躺在床上,开始回忆今日发生的事情。
白日里的一切像演皮影戏一样,一遍一遍地在他的脑海里浮现,和想象中一样,又有些不大一样,令歌说不上来。
看着放在身旁的那匹象牙白绢布,令歌不禁想起了那位眉眼如月的男子,倒不如叫这颜色为“月牙白”更为合适。
迷迷糊糊地睡着,迷迷糊糊地想着,倒也惬意舒适。
半梦半醒中,令歌似乎听到了箫声,他感到好奇,于是重新爬起身来,借着微弱的月光又打开窗户。
也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时辰,外面只剩下两三点灯火。
令歌并未看见何人,只能大致判断声音是从没隔几间的客房里面传出来的。其实箫声并不大,只是因为令歌耳力过人,又通晓音律,所以很难不听见。
微弱的箫声在深夜里听上去显得格外寂寥,令歌微微一愣,他发现箫声是自己熟悉的曲子,他曾听甯霞用古筝弹起过,甯霞告诉他,这是自己家乡的曲子。
怎么会在此听见?等回去再问问有关小师姐家乡的事,令歌心想着。
箫声没多久便消失在夜色之中,令歌关上窗户,重新回到床上,继续自己的迷糊睡梦,惬意舒适。
第6章 遇仙:3
第二日一早,一群戴着白色面巾的人从客栈里走了出来,他们身姿飘逸,有着疏离之感,而后,他们牵着各自的骆驼,还有装了一车的物资便离开了。
路旁有一名身材微胖的中年男子正在自家杂货店外用扫帚扫地,同时用余光瞥了一眼那些戴有白色面巾的人群。
待人群离开后,中年男子放下了手中的扫帚,转身进了店铺,只见他坐在柜台之后,拿起一支毛笔蘸墨,并在纸上写下:“启禀主上,一切可按计划执行。”
与此同时,客栈的二楼,一位身形庞大的大汉正从窗户的缝隙中往街道上看去。
他转过头,看着身后那位穿着象牙白长衫的男子,说道:“遇仙山竟然有男子?看来从老头那里搞来的消息也不全准。”
男子起身走上前,透过细缝望向街上那些人的背影,淡然的目光里闪过不易察觉的意外之色。
他自嘲一笑,也的确是情理之中,那么飘逸清俊的一个人又怎会是凡俗之辈?
壮汉见男子良久不语,便问道:“楷哥,怎么了?”
男子微笑,转身回去,只是说道:“无妨,按计划行事便好。”
……
且说令歌一行人离开遇仙镇之后,随着路面愈发陡峭,鸟鸣声,流水声愈发明了,令歌也意识到,他们又回到了最熟悉的地方——遇仙山。
令歌有些郁闷,这次下山之旅实在顺利,并不没有他想象中的那般波澜——出现什么强盗之类的,然后自己出手将他们击退。
一时间,令歌开始期盼着下一次下山,去更远的地方,可那又得等到何年何月?
回到遇仙山时已经过了午饭时间,因为白栈期此时正在午休小憩,所以辰玉打算下午再去秋月阁给白栈期请安复命。
令歌没有回玉隐斋,而是直接去找小师姐甯霞,慵懒的午后,甯霞定然在后山的小亭子里歇息着,令歌心想着。
待令歌拿着那两串糖葫芦来到后山时,便远远地看到甯霞在亭子里,正倚着柱子闭眼小憩。
令歌悄悄地走过去,并调皮地将糖葫芦凑到甯霞鼻翼边。
只见甯霞的鼻翼动了动,睁开双眼,看到是令歌,佯怒地挥手打去,令歌见状随即躲开。
“小师姐差点把这糖葫芦给打掉了。”令歌说道。
甯霞看见糖葫芦,欣然起身,从令歌手中夺来一串糖葫芦,然后又坐下身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令歌一笑,也坐在甯霞的身边,开始吃起自己的糖葫芦,甚是惬意。
他对糖葫芦可谓是垂涎欲滴,却一直忍着等回山上再食用,只因为若是他提前吃了,回到山上再看见小师姐吃糖葫芦,他定然又会想念糖葫芦的,那滋味实在难熬。
看着这红宝石般的糖葫芦,令歌不由地想起这两串糖葫芦的来历。
那名男子和自己的年纪差不多,再仔细回想,男子长身玉立,剑眉星宇,眼眸似水柔情却又未知深邃,收进尘嚣又折射出光芒,同时,黑亮的长发丝丝缕缕,配上月牙白衣裳,可谓是文质彬彬,不染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