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歌,你看,前面有一家茶楼,”陆萍指着前方说道,“看样子不错,不如我们去喝杯茶,休息一会。”
林歌顺着陆萍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那家茶楼的旗帜上赫然写着“落音楼”三个大字。
“落音楼,这名字真好听,”陆萍笑道,“林歌你意下如何?”
林歌微微颔首,道:“好,就去落音楼,可以听书。”
“落音楼可以听书吗?”陆萍疑惑地问道。
林歌并未接话,只是牵着自己的白马往前走去,陆萍也未再追问,她一边留恋着周围新奇的事物,一边跟着林歌往前走去。
两人进入落音楼后,陆萍一眼便注意到前堂里有说书的戏台,台上有一位四十岁左右的说书先生,正在绘声绘色地讲着故事,只是台下的客人并不算多,生意甚是冷清。
陆萍对林歌小声地说道:“想来这两三年兵荒马乱的,也没多少人有闲情逸致来听书了,不过如今世道好了,以后人肯定会越来越多的。”
“会的,毕竟这里以前可是长安城数一数二的茶楼。”林歌回应道。
说罢,林歌带着陆萍来到一处角落里坐下,并向跑堂小厮要了一壶茶水,休息解渴。
很快,陆萍便被说书先生口中的故事所吸引,听了一会,她发现其中的端倪。
“虽然化去了姓名,但是换做谁都会知道,这是韩相和玉迟王的故事。”
说着,陆萍看向身边的林歌,也许,是时候知晓真相了。
只见林歌正微微地仰头,同陆萍一般,专注地听着故事,他所戴的月牙白半面面具折射出一道微光,衬得他身姿轮廓愈发柔和,不像往日那般给人一种疏离感。
同时,陆萍似乎在林歌的眼眸中看到有水光闪过,一时间,陆萍不免一愣。
“陆萍,你想听故事吗?”林歌开口问道。
陆萍差些没有反应过来,只见林歌已经转过头看向她,言语真挚,继续说道:“比说书先生所说更真实,更细微的故事,更是一直以来,我想亲口告诉你的故事。”
半饷,陆萍郑重地点头,回应道:“你说,我听。”
林歌浅浅一笑,倾诉衷肠。
第4章 遇仙:1
昔日中原大地一分为二,北魏政权日益腐朽,民不聊生。南齐临海,国富民强,南齐齐太宗继位,年号隆豫。
隆豫七年,赵齐集天下之力,北伐萧魏。
隆豫十二年,北魏灭亡,南齐一统天下,定都长安。
太宗皇帝励精图治,治国有方,采取临清王等贤臣的提议,从而迅速恢复国力,稳定政权,安抚民心。
大齐隆豫十二年,秋,青岩山。
青岩山地处齐朝西南,临近宁州。秋季时节的景色甚是怡人,今夜月明星繁,风和夜静,漫山遍野皆沉醉于月色之中,不问世事。
在一片空旷的土地上,数十具尸体遍布在地上,空气中蔓延着浓厚的血腥味,两旁的树木只剩下黑影,像鬼差一般,阴森诡异。
有一位身着云峰白衣裳的年轻女子,她正缓缓地从尸群中走出,只见她背负两把长剑,怀中抱着一个婴儿。女子眉眼间是藏不住的悲凉,唯余看着婴儿的目光还有着爱意。
山间夜里清冷,小婴儿的脸蛋被冻得冰凉凉的,女子抚着婴儿,想给婴儿多一些温暖。在婴儿的左胸之上,有一个月牙状胎记,女子修长的玉指正轻抚着,一遍又一遍,怜爱不已。
小婴儿一只肉嘟嘟的小手正握着一串带有几只玉石小仙鹤的手链,一双明亮清澈的眼睛直直地看着女子,不哭不闹。同时,女子注意到婴儿的另一只小手正紧握成拳,仿佛藏有何物。
出于好奇,女子轻轻地掰开小婴儿的手指,发现小婴儿的手里一直握有一颗糖果。
女子神色一愣,唇角笑意微微浮现,只听她喃喃低语道:“姨娘带你回遇仙山,以后有机会,我们会让那些人血债血偿的,会的……”
说罢,她用脸颊紧贴着婴儿,想用自己的体温和全部的爱温暖着怀中小小的身躯。
渐渐地,女子的身影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将杀戮血色悉数留在身后。
青岩山明月高照,风起风落,万籁俱寂,偶有树林发出的沙沙之声,似乎无事发生一般,一切又重新归于寂静。
……
隆豫十七年,齐太宗驾崩,太子继位,改年号为长庆,继续维持隆豫年间欣欣向荣之景。
以长庆为号,以求令月吉日,万事如意。
长庆十三年,初春,长安。
长安城一处府邸内,春光明媚,庭院深深,花草树木错落有致,偶有鸟鸣掠过,静谧美好。
书房内,门口的檀木镂空半圆屏风之后,炉中淡香萦绕,有一位两鬓斑白的老者坐在竹席上,他的身前是一盘棋局,隔桌而坐的则是一位年纪约莫二十岁的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