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君府对他们却是一视同仁。
不论男女老少,只要有同乡证明身份,互相作保,就能留在右云乡。
乡君府收拢流民的事情,很快就引起了浑源县令奚闻双的注意。
右云乡君的存在,对奚闻双来说本就是一件不好处理的事情。
云易五州的士族官员都清楚这个右云乡君是怎么来的,他们绝对不会触霉头和乡君府交好。
但旁人都可以不管,奚闻双不行。
因为右云乡就在浑源县管辖范围内。
不论如何都绕不开这层关系。
因此乡君府才刚刚开始收拢流民,第二天接到消息的奚闻双就赶来了。
不过宁秋早就等着他了,通过一通恩威并施之后,乡君府和浑源县做出了约定。
可以收拢流民,但乡君府收拢的所有流民,都必须登记造册,并且留存一份记录放在奚闻双那里。
奚闻双不能阻止乡君府收拢流民,如果有流民通过其他方向进入浑源县,奚闻双也不能阻拦。
三年下来,乡君府收拢的流民已经过万,其中近半数是青壮之辈,许多更是胡汉混血之人。
胡汉混血的青壮年流民,不论男女,都十分骁勇善战。
宁秋带领原本的府兵,将这些新人吸纳进府兵队伍,分作左营右营,左营人数多皆是男子,右营人数少皆是女子。
三年期间,左营右营以剿除流寇为名,将浑源县周围清理了一遍。
正因此如,身为县令的奚闻双才十分清楚乡君府到底有什么样的实力。
只是女子为主,组建府兵,甚至女兵的事情,在奚闻双看来太过特殊。
即使他受到了乡君府剿除流寇的好处,他也无法下定决心站到乡君府这条船上。
直到幼帝出世,大司徒发兵。
只要是长眼睛的人,都能看出来这天下即将大乱。
奚闻双出身小士族之家,和大司徒、大司马那边扯不上任何关系。
指望他们出手相助,是不可能了。
眼看着苏义的兵马就要攻入浑源县,奚闻双这才认命了。
面对余弦这带着几分忧虑的问题,宁秋笑了。
“他们能不能撑住,你身为主上,不是最清楚不过吗?”
“半月前你带兵出去剿灭流寇的时候,可没有这么担忧过。”
“那不一样。”余弦叹道。
“这三年来,你一直让我以苏义为目标,可苏义在朔州已经营了近十年,你我这乡君府才不过三年。”
“苏义有五万大军,我们的府兵左右两营加起来才只有一万人,这让我如何不忧虑呢?”
三年相处,余弦已经明白了当初宁秋说过的报仇只是一个借口。
宁秋有着更大的野望。
一千多天过去,余弦也不再认为自己是被宁秋推着走了。
或许最开始确实是被推着走。
但当她在乡君府外看到那些瘦弱的流民、那一双双失去光彩的眼睛的时候,余弦的想法就已经改变了。
她和宁秋一样,生出了同样的野望。
如今终于到了验证这份野望的时候,余弦心中……难免会不安稳。
第137章 第一百三十七条咸鱼
这份不安稳,在得到传信兵带回来的消息后,稍微平和了几分。
为了拿下代州,苏义将手中五万朔州军派出了三万。
这五万朔州军,是苏义摆在明面上的人手。
其他人手中说是有十万大军,刨出辅兵和各种混粮饷的虚兵,可能就只剩下四万。
但苏义的五万就是五万,不掺杂任何水分,且全都是正军。
更不要说,这五万人里还有五千被苏义精心打造出来的骑兵。
这次攻打代州,苏义派出的三万人中就包含这五千骑兵。
除三万正军外,苏义还抽调朔州农夫,组成一万辅兵押送大军粮草物资。
要人有人,要粮有粮。
若是一切顺利,这支大军甚至可以直接将代州打穿,再克易州。
守在一线关的乡君府兵已经和敌人交上手了。
带领那些府兵的头领是昔日的山寨大当家葛律,他带了两千人,前去固守一线关。
一线关位于浑源县边界,也是西北方向的云州、朔州进入代州的第一道关隘。
那里易守难攻,但只要拿下一线关,就可以控制代州北方的通道,将代州的大部分地域掌控在手中。
代州军通常会安置三千兵卒固守一线关,加上乡君府的两千兵卒,明面上看应该是够了。
但一万对五千,即使借助地利之便,双方也必然有一场苦战。
这一万朔州军全都是步兵,剩下的两万朔州军,则围攻代州的其他地方,包括那五千骑兵。
代州的西北方向与朔州紧邻,中间又没有高山阻隔,只有一条冬季结冰即可渡过的五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