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述的妻子与被休弃的怡亲王孙媳妇判流放至息州。
以及萧云先前就跟怡亲王透露过的,罚没乔家家产,赐给萧露作为补偿。
责令乔氏整顿内务,管教子弟,乔氏子五年内不得入仕。
还有一件额外的,理论上与公事无关的事情。
萧云再次以太子的身份,批评了乔氏对待入嫁贵女的态度,不建议各家将女儿嫁入乔氏。
刚感叹“太子这次还怪收敛”的围观群众立刻收回了自己的话。
既不准子弟入仕,又不准世家与其联姻。
这是在把人赶入绝路。
还是以旁人不好说话的方式,他们要是觉得太子过分而站出来为乔氏说话,只会被认为他们也有苛待入嫁贵女的陋习。
一时间,把女眷捧在手上呵护的风气再次传遍了京城及周遭。
原本藏在深闺的小姐,或是被困于后宅的女子都容光焕发,充满笑容地走出来交际,到哪儿都有优待。
而萧云也成功地说服了皇帝,将萧露封为新朔公主。
祝愿萧露能够如新月渐渐盈满一般,走向更好的未来。
萧露被封为公主的次月,怡亲王去世。
王府秘不发丧,仍对外称病。
又三日,怡亲王世子去世,明华郡主将两位伯父和一位叔父告至廷尉府,满朝皆惊。
太子都惊了。
怡亲王怎么现在就死?
怎么连怡亲王世子都死了??
萧云将怀疑的目光看向晏怜。
“属下这几日都在家中钻研道家典籍。”晏怜抱着泡着黑枸杞的杯子喝了一口,装作无辜的时候没发现嘴唇染上青黑的颜色。
好一个恶毒美人。
她:“怡亲王怎么死的?”
他拿出手帕将嘴擦了擦,温声说:“殿下知道,为何怡亲王的孙女中,唯有明华郡主得封郡主?仅仅是因为她父亲是世子?”
被他一提,萧云才发现不对:“即使父亲是世子,她也应该在世子成为怡亲王后,由父亲请旨封为郡主才对。”
晏怜:“怡亲王的第一任世子并非是明华郡主的父亲,而是他的嫡长子。”
但他身体一向不好,又自不量力地为了跟吴国公的大儿子争军功而上了战场,最后军功靠着王府的私兵捞了一点点,身体却因为随军而变得很差。
回京城之后没多久就去世了。
世子的位置落到嫡次子,也就是怡亲王的第五子,明华郡主的父亲头上。
皇帝考虑到前任世子勉强算是工伤去世,为了安抚怡亲王府,很是大方给封了一个郡主。
封的不是前任世子的女儿,而是现任的。
矛盾大约从那时开始的。
怡亲王其他儿子认为王府的好处与资源最后只会落到下任怡亲王手中,他们分不到什么好处,就使劲儿地谋取王位。
明华郡主能形成那张扬不饶人的性格,也有部分是王府内斗原因。
“怡亲王因为新朔公主的事情而昏倒或许是假的,但他的身体状况渐渐恶化是真的,他的儿子们觉得他快死了,心里着急,自然就开始出昏招了。”
晏怜淡淡说道。
所以这事甚至不需要他多费口舌,那些人自己就会打起来。
萧云回忆了一下原著,发现最后继承王府的,确实不是怡亲王的儿子辈,而是他的某个孙子。
具体是哪个没有讲,但结合现实来看,八成是那第一任世子的儿子。
这说明,明华郡主那死去的父亲也算不上清白。
拼接出事情的部分真相后,她对这件事失去兴趣:“既然明华郡主不相信宗人府,那这件事就交给窦大人去查。现在最要紧的,是替怡亲王办好丧礼。”
亲王府的丧礼,一般是由奉常府主理,少府与宗人府从旁辅助。
也就是说,怡亲王的葬礼要交给他的亲妹夫来办。
吴国公听闻王府的事情后,也是沉默良久,才长叹一声说:“我跟王爷从前也是如亲兄弟一般要好,也不知是从何时起,两府渐渐离心了。若我与他还如从前,也不会叫他险些烂在床上。”
萧云心想:这不是废话么?
一个是有军权的国公府,一个是先皇的亲弟弟,皇帝能看着他们哥俩好?
吴国公府与怡亲王府这些年的攀比与作对,未尝没有一些表演成分。
只是随着家族的繁衍,一些小辈已经将此事当真了。
在心里吐槽完,她表面还是很动容地虚扶了吴国公一把:“孤一定会让怡亲王泉下得安,还请您节哀,不然为着您的身体着想,孤要考虑让别人为怡亲王准备葬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