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小孩被吸引之后,拉着大人问这事什么。
大人硬着头皮看了会儿,发现居然能懂上边的意思,便得意洋洋地给孩子讲起来。
相比这个,其余人的告示就显得太过官方和刻板,尽管有人雇了识字之人在告示旁边讲解,效果也很一般。
但有一张告示也吸引了萧云注意。
因为上面就写了一句“不孝子耿志将于五日后在西市问斩”。
没有前因后果,也没有普法内容。
有点儿像现代的热搜标题,突出“不孝子”的身份,以及“问斩”这个热点,引起人们的兴趣。
告示前很快围了一群人,开始讨论要被砍头的事谁家的不孝子,干了什么事情。
但由于事情发生在深宅大院,耿家极力地压住丑闻,没多少人知道。
越是知道的人少,他们越是好奇。
等围着的人多了,才有人清了清嗓子,讲起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故事不算复杂,就是这个耿志年纪不小却无所事事,想要继承家业但总是被自己的爹拒绝和叱骂,之后还跟父亲的小妾好上了,继承家中一切的欲望日渐滋长,最终下毒杀害了亲爹。
在故事的中间,穿插讲了“什么是十恶”“不孝这条还有什么其他的表现,分别要处以什么责罚”“死者的家业最终会由谁继承”的问题。
干货满满,也具有故事性。
百姓也能理解和对照身边的情况。
这件事是白余清的手笔,倒是没有辜负萧云对他的期望。
第二天,有了第一天的反馈作为打底,感觉自己没有做好的人又开发了其他的宣传方式。
有人从白余清那里得到的灵感,直接去找了说书的,安排了上中下三回,分别在三餐时讲。
上回讲一富人非法侵占良田,杀害农民,还威胁农民的家人说“报官也没用”,末尾是一名正义的捕快出现,表示要维护正义。
中回讲捕快安抚受害人家属,在家属和好心人的帮助下搜集证据,准备将富人送进大牢,却在中途遇害,末尾又出现一名愿意帮忙写诉状的秀才。
下回直接推入高潮,讲秀才等人与富人及其帮凶斗智斗勇,最后邪不压正,富人被抓入大牢,判处死刑,赔偿农民和受害捕快的家人。
最后再表示:本故事由真实事件改编,故事里提到的犯人将在二月十四于西市当众处斩,大家可以去围观罪人受刑。
此话一出,茶馆附近的臭鸡蛋都脱销了。
也有人想不出来很好的宣传方式,直接开硬核的普法知识讲座,讲完一个知识点后随机问听众一些问题,给回答出问题的人奖励一斗米/鸡蛋/一条肉。
效果出乎意料的好,火爆到险些引起街道交通堵塞。
眼看着其他人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最后一个人焦急上火,一拍大腿,咬牙雇了个唱戏班子,把案件编成了戏剧。
他收到的案子正是年初的“贡士谋杀同窗”一案,即将被砍头的那个是陈津的同犯,算不上无辜。
当然,他并不知道此事,只将陈津当成了幸免遇害的人。
为了让整件事更具有戏剧性,他还将丞相府小姐救下陈津的情节编了进去,添加才子佳人的热门元素,扩大受众。
紧赶慢赶地排了戏,也直到行刑的前一天才在城中最大的酒楼里上演。
没有取得多高的讨论度。
但看客的反馈不错,萧云对此也比较满意,打算等行刑之后,多安排一些地方唱这出戏。
因为她选这个案件出来,本就是准备扩大京城人对科举的关注度。
这出戏还能够增加陈津的被关注度,再好不过。
才子佳人这样美好的故事,一经破坏,造成的反响是巨大的。
第91章
二月十四, 五名不幸没有走完赎死程序的死刑犯被押上断头台。
经过五天的宣传,围观群众空前的多。
并且由于五名犯人的事迹都进行过大力宣传,每个人最痛恨的人不一样, 给犯人准备的蔬菜水果也不一样, 所以他们竟然自发地分成了五个群体,分别站在离目标最近的位置。
因为分给五人的刑台太近,有些人挤来挤去,还发生了矛盾。
就“谁准备骂的人更该死”的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甚至用上了这几天学到的律法知识,从量刑的角度来说明高低。
一旦有人说“这不是都该死吗”的时候, 他们则会统一战线, 怒怼路人。
新入职廷尉府的五名新人也抱着临时抱佛脚的心态, 各自找到目标人群,一边给对方发传单,一边跟人宣传与犯人有关的刑法知识, 得到了不少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