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候自家的地跟伺候大队里的地用心程度能一样吗?
这不就是现成的对比吗?
一直待到太阳落山才从公社回来。
翟书记虽然没明确表示下一步的计划,但周嘉妮觉得他是认可和看好包产到户这种形式的。
回到村里,有个小男孩看见她,忙吆喝道:“嘉妮姐姐,大队长让你回来去村委。”
估计猜到公社要找她谈啥,这是想问问,好判断判断风向。
周嘉妮去了村委。
张宝生果然问她去公社的事,周嘉妮有什么说什么,并就自己的观察做了分析。
张宝生松了口气。
周嘉妮道:“今年咱们的小麦产量就是最完美的答卷,领导总不能放着高产量不要,非得再改回之前的形式吧?您就踏实住了。”
提到今年的小麦产量,张宝生又笑得一脸褶子,连连点头:“属实没想到。”
给了所有人一个大大的惊喜。
虽然上头至今也没有明确指令,张宝生心里隐约觉得,应该也是想看看这种改革带来的变化。
在这边待了几天,亲自把自己订的货装上车,往首都给白昊阳打了个电话,让他接收,之后便坐车回了齐阳。
在齐阳盘桓两日,找一纺厂、二纺厂进了些残次布,她借口发货车,自己用自行车带出来,收进了仓库。
之后等父母那边安排好自己手头的工作,带上已经等不及的双胞胎坐车去了首都。
邱家知道嘉妮父母过来,少不了再正式提一次两个孩子结婚的事。
杜芸馨话说的漂亮,面对亲家姿态放的很低,歉意道:“咱们这次先口头提一提,等则铭有假期的时候,我们再正式上门商量两个孩子的事……”
还带周家人去看了看什刹海的院子,讲明白小两口结婚后在这边自己单过,平时乐意回大院吃饭就回大院,不想回去就过他们自己的小日子。
周家自是再满意不过。
周嘉妮带着爸妈和双胞胎在首都玩了好几天,把他们连白昊阳一起送上了回齐阳的火车。
之后她就一直在店里盯着,带着张婶他们把丝瓜瓤收拾出来,从中间剪开,一点点拼接,做成了巴掌大小的刷碗布、各种尺寸的蒸布。
刷碗布还在角上打孔穿上麻绳,方便挂起来。
蒸布为了方便拎,也从两边打孔穿上白棉布条。
别说,经这么一收拾,往柜台上一摆还挺像模像样,当天就卖出去四五个。
忙到八月中旬,邱则铭回首都报道,陪了周嘉妮几天,之后便去学校进修了。
本来周嘉妮觉得他回了首都两人见面应该比较方便,结果新生入校三个月内禁止请假和探望,小周同志小小地失望了下,很快又振作起来,之前经常大半年、一年的不见面都挺过来了,区区三个月算啥。
况且,知道他离自己没那么远,心里莫名也会觉得踏实。
一开学,周嘉妮就递交了自己的调查申请报告。
系里找她谈过话之后,批准了她的申请。
二班不光周嘉妮在研究农村改革课题,班里的梁冰、范成军也侧重这个课题研究。
班主任就跟系里协调,索性让他们成立一个研究小组,一起去滨县完成调研工作。
一班也有两位同学在做这方面的调研工作,系里协调之后,将他们安排到一组,一起展开这次实践学习。
于是,经济系关于农村改革课题组就是周嘉妮、梁冰、范成军以及一班的施皓、张利安。
在正式下去之前,几人每天都泡在图书馆里查资料、找相关的文章、报道,废寝忘食的啃了半个月的资料,之后收拾行李,先舍友一步,坐车去了滨县。
周嘉妮比小组成员多出来的工作就是得跟白昊阳商量协调安排好店里的周转运营,平时有奶奶在这儿帮衬着,两个店员也都驾轻就熟了,邱家老爷子已经不止一次让警卫员开着车过来,倒是也不会有人来捣乱。
她回滨县还能顺便盯一盯干豇豆的制作和收货、发货的问题。
近期店里应该会到一批竹编制品,她已经跟奶奶他们交待清楚了;张力海也会回来一次,会带回来哪些货白昊阳也大致有数,需要补的货得看张力海下趟的路线……
总之,一切都有条不紊,她可以放心去做实践调研工作。
抵达滨县正赶上秋收,等离开时应该能拿到前进大队秋季的产量数据。
周嘉妮也先带几个同学去前进大队看包产到户后大家劳动的积极性,再带着大家去其他几个大队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