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如此,也是大大满足了刘茂秀的好奇心,大半夜的,她那双眼睛亮的都快能发光了,问题更是一个接一个,问个没完没了。
邱静岁提着一桶冷水,时不时给她浇一浇,又给自己浇一浇,但是这种行为,何尝不是一种违心之举,如果真的不在乎,根本不用白费这些功夫。
“你发什么昏,说什么胡话?我来京城才多久,都知道陆世子是什么人物,你还在这瞻前顾后的,我不怕你现在嘴硬,我怕你以后想起来,悔得肠子都青了也来不及了。”刘茂秀对于她的犹豫一脸匪夷所思。
“哎,一入侯门深似海,他们家又一向深陷在争权夺利的漩涡中,我不想过那种拘束的日子。”邱静岁隐瞒了真实原因,只捡次要的理由搪塞。
“别看你一口一个大道理,其实你还不如我明白。”刘茂秀点着她的脑袋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惠阳帝富有一国,却能娶一卖唱女为后,琴瑟和鸣白头到老。他的弟弟安王被废为庶人,却仍旧骄奢淫逸,好色荒淫无度,不到两年就把家产全部败光,只能上街要饭吃。你觉得陆世子是那种靠不住的人吗?”
邱静岁看着刘茂秀,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说什么。
说一千道一万,其实都掩盖不了她心中的另一个忧虑。就是两人的意识、认知、背景、经历、行为处事等等方面因素形成的巨大差异,会不会最终导致他们成为一对怨偶。
如果明知结局苦涩,干脆就不要去开始。
这种想法,其实是将两个人都放在了很坏很坏的设定上。
说是因噎废食似乎不太恰当,但是心态上却是如出一辙。
刘茂秀看她发呆,忍不住问:“怎么样,有没有改变主意?”
“没有,”邱静岁毫不留情地浇灭了她眼中的小火苗,重新用被子蒙住头脸,声音细不可闻,“我要好好想想,再好好想想……”
第84章
天还昏沉着, 邱静岁便听见外间有丫鬟行动的声音,她睁开酸涩发胀的双眼,几乎一夜没睡着。她动了一动, 身边的刘茂秀也跟着坐起身来,两个黑眼圈非常明显, 一看便知同样没睡好。
“怎么样, 你想好了没?”刘茂秀迫不及待地把她摇起来问。
“你说的固然有理,但是世上从来都是安王多, 惠阳帝少, 你是能保证自己识人清明还是能保证一个人一辈子不变呢?”邱静岁道。
其实如果没有国运那档子事儿,邱静岁作为一个思想开放的现代人,面对一个自己确实中意的人,冒一冒险也不是不行, 至少被休或者和离的舆论后果是完全承受得起的,但是世事就是如此无常,没有办法。经过她一夜的思考,理智还是战胜了感情, 这一方面说明她没有那么恋爱脑, 另一方面也在某种程度上表明自己对陆司怀还是有保留的,没有交付完全的信任和爱恋。
“你……”刘茂秀着急地想说什么, 丫鬟听见里面的动静, 就问是不是要起身。
两人止住话头,各自梳洗起来, 去正堂围观了一会儿新妇敬茶, 然后便是帮着外公一家收拾东西, 送他们回家。
临去前,唐氏特意把邱静岁叫到身前, 当着刘氏的面说:“你姥爷说那件事你不必担心,城里大官们跟国泰公主身边的大侍女打通了关系,她收了不少好处,会尽心替他们遮掩的。”
刘氏担忧地说:“这……终究是个隐患。”
“他们说以后年年如此,成了例就好了,毕竟是个公主,闹也没什么,你们就别担心了。”唐氏笑着说,“早点让我抱上重外孙是正事。”
邱静岁问:“那大侍女叫什么您晓得吗?”
唐氏思索着慢慢道:“好像是叫什么柳的,我也浑忘了。”
“好,那您和外公路上慢走,千万保重。”邱静岁叮嘱。
送走了外公家一行人,邱静岁回屋子看着刘茂秀走了之后空荡荡的房间,颇觉冷清,便寻思出去找找宁川郡主谈谈。
但是去了正堂和邱禹白的院子,都没有宁川郡主的身影,周王府陪嫁过来的丫鬟说宁川郡主去参厨了,邱静岁去后厨一看,她正在给厨子红封。
邱静岁静静等她处理完,等她迈出门来,才迎上来,说:“郡主,来我们家过得还习惯吗?”
宁川郡主脸上笑的淡淡的,说道:“没什么不习惯的,爹娘都很好,同在家没有什么区别,你也别生疏了,叫名字就行。”
“嫂子,”邱静岁笑道,“父亲母亲都是宽厚的人,时间久了你就知道了。想来也是神奇,没想到我们有这样的缘分,我家不如王府条件好,你有什么不习惯的不好意思和别人说,可以和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