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议论纷纷,有人站出来问:“天下为文者众多,如何才能将所有人写的每一篇文章授权何人刊刻记载下来呢?”
苏洵竟然也站出来了:“这就要谈到专利权的另一大类——发明成果的专利权,当年赵家书籍铺及益州印刷行会改进印刷技术,十几年来,渐渐传遍大宋,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这种技术,赵家书籍铺本可以独享,借此获得巨利,他们无偿告知他人,这是义举,却不是必须要做的事。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如果一个人酿造了一种风味独特的酒,他想要借此独自获利,并且不希望旁人窥探他的配方,也是合情合理的,当有人窃取了他的秘方获利时,朝廷应该有一部律法,惩罚偷取配方的人。”
“盗窃钱财获罪天经地义,盗窃他人的文章想法也会获罪?简直荒谬!”
“此言差矣。如果一个人因为自己的独家配方发家,其他人窃夺了他的配方挤垮他的产业,这难道不是打击了人们创造新事物的热情吗?如果所有人都因此多了顾虑之心,那么像印刷术的改进、海船技术的改进,永远不可能进步,我们也会停滞不前。”
苏轼在外做官,苏洵与王家的感
情倒是愈加密切,他常到王家做客,与王方、王瑾交谈,这些东西,都是王弗曾告诉过他们的,苏洵也因此耳濡目染,知道了许多新鲜名词。他还看过王弗少时写的笔记,里面天文地理、医学药理、思想政论无所不谈,令他茅塞顿开,获益良多,对王弗也是衷心佩服。
“臣认为,苏子所言有理,当立‘专利法’。‘专利权’一说虽然听着新奇,但只要把人的思想也当做个人所有的田地财产,那么旁人不告而取,则谓之‘盗’,应当受到惩罚。”
王安石斟酌一番之后,也站了出来,他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其实非常强,《和乐小报》早已成为他十多年来必看的刊物,还会针对其中提及的某些新奇言论专门研究,写出自己的感想。最爱写日记的王安石,可有不少篇幅提到王家人为大宋带来的种种变化。
“更何况,许多新奇的东西,本来是前所未有,一旦出现,人们渐渐的也会习以为常,譬如纸笔,古未有之,今则人人皆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本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日新月异。”
第191章 庆宣和
王弗在小河寨住了半个月, 每日与雷云娘、蓝凤等人上山采药, 也留心观察了当地的地理和生态环境, 发现此时的武夷山地区, 可谓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 尤其是当日在蝴蝶泉旁见过的那种动人心魄的蝴蝶, 数量非常多, 动辄成群飞过丛林, 宛如一场朦胧梦境上演在现实之中。
虽然她对本土的野生动植物没什么了解,但也知道,像这样美丽的蝴蝶,日后或许也会成为濒危物种。
小河寨的村民从开始对他们十分好奇,带着敬畏之意,不敢过多与他们接触,到现在, 阿弃每日都会带着陈留和邓阙出去和村里的孩子玩耍, 不过几天时间,就能用简单的土话和龙香兰交流了。龙家的门口,日日都会莫名出现新鲜野果, 小的猎物,都是村民送给他们的礼物。
王弗过意不去,每日都会抽出一些时间, 带着小许给村民看病,最常见的,便是先前见过的“大脖子病”, 他们患病的程度并不严重,补充盐分,辅以药物治疗,很快便见了效,蓝姑和蓝凤看得目瞪口呆,对王弗十分佩服。
像其他的常见疾病,王弗都教了蓝姑和雷云娘如何医治,她们也学得很认真,还想拜王弗为师。只是王弗觉得不好意思,婉言推辞了。
“那凤儿和香兰呢?她们年纪小,悟性高,可以从今天起,努力学认字,学官话,苏夫人能不能收她们为徒?”
王弗感念两人一片慈母之心,便收下了蓝凤和龙香兰,先教她们读书识字,学讲官话,慢慢地再加上药理医理。
随着王弗在小河寨住的时日愈久,周边的村寨也知道了她的到来,纷纷前来求医。王弗每医治一个病人,便对这神秘的武夷山多了几分了解,知道山中零星坐落着不少村寨,都是需要扶持的。
为此,王弗特意与雷云娘商量,将来药圃建起来了,由她负责整个武夷山地区的药材收购工作,不光自己种植,也可以低价售卖种苗散卖给村民种植,然后以合理的协议价回收药材,形成很好的良性循环,如此也能更快地步入轨道。
雷云娘听得云里雾里,但听到低价出售药材种苗,就一下子来了精神,他们世居山中,本就没什么积蓄,要种植药材,本钱很重要。王弗答应第一年可以赊种苗去种,收成之后再还钱,这就打消了大部分人的顾虑。果然,她到各家各户一通知,大家就跃跃欲试,恨不得苏夫人家的商队早日到达武夷山,好让他们可以尽快开始种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