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接受建议,上书仁宗,并与韩琦等军中宿将商议,在陕西四路施行。陕西是大宋屏障,几乎人人都是军户出身,一家数代为西军效力,相较其他地方军,更为骁勇善战,但他们的敌人更加强大,生存环境也更恶劣,虽然有了好的政策,施行几年来,还未见大的成效。
不过,王弗相信,再过十年,西军的情况一定能大大改善。
“依你所见,目前大宋与西夏开战,胜负几分?”
“这些年来,不知是朝廷有意还是民间自发,榷场上大宗货物
全是华而不实的绸缎、金银、美酒,西夏王庭早先还狂喜不已,大肆收购,贵族之间奢靡、攀比之风盛行,国库渐渐空虚,国内民怨沸腾,各个部落都开始明争暗抢,拿着王庭禁售的战马来找我们买粮食和茶叶。如果开战,恐怕只是一团散沙,但西军近两年的动作不小,我也实在看不太懂,他们的战力我无法估算,因此大概在四六之间。”
王弗微笑,钟仪不是军中之人,不懂这些很正常,任谁见了西军脱下战袍,退而耕田,都会怀疑他们的战斗力是否折损吧。
“若我说,大宋对西夏,超过七三,你觉得如何?”
“不可能,西夏人再怎么孱弱,也是马背上长大的,比之战马粮草皆匮乏的西军,怎么可能如此不堪一击?”
“再过十年,西夏人一成的胜率都不会有。”王弗自信满满,傲然而立,“钟先生,你虽是汤山盗匪贼首,却还有一丝良知,没有劫掠附近穷苦百姓,也没有把粮食偷卖给西夏人,所以我希望你能与我合作,共同对抗西夏。”
钟仪听见这话,觉得王弗疯了,凭她一个签判夫人,说出这样的大话,简直可笑。
“苏夫人,你待如何对抗西夏?”
“我要你以通商之名,游走西夏各个部落,不动声色地激起他们之间的矛盾,暗中散播宋人生活富庶、田地充裕的消息,分立他们的各大部落,钳制住地下通商渠道的咽喉。”
第152章
钟仪脑子一片糨糊, 王弗说的每个字他都听得懂,合起来就让他匪夷所思了。
他小心翼翼地问:“苏夫人, 你到底是何人?”
“普通宋人而已。钟先生若愿意,我可以替你们致信韩相公,将你们的人从缉捕名册上划去。你们有想要定居的地方,我也可以赠十亩良田,待他日事成, 回乡过安定的生活,总好过刀口舔血。”
“天下之大,苏夫人能在各地都有产业么?”钟仪不知为何,突然说了一句嘲讽的话。
王弗眨眨眼, 略有些俏皮地回他:“如果你们要到深山老林隐居, 那也可以啊,不过孩子们未必愿意吧, 读书比种田打猎还是舒服得多的。”
钟仪浑身一震,王弗的意思是,如果他们愿意为她所用,她会解决汤山盗匪后代的籍贯和入学问题!
“在下钟仪, 愿为苏夫人驱使,汤山众人,赴汤蹈火,万死不辞。”钟仪向王弗行了一个大礼,语气铿锵有力。
王弗笑了笑,把阿弃从膝上赶下去, 也向他回了一礼,道:“具体事宜等我家官人回来了,再行商谈,现在你可以去衙门接你们的铁栓兄弟了。”
她牵着阿弃的手,慢慢走出三星观,身后跟着一群“小喽啰”,七嘴八舌地喊:“阿弃,明天再来玩啊!”
阿弃抬头看王弗,小小手指戳了戳她的掌心。
“记得多带点吃的。”
“好,我和小哥哥们一起吃~”他拉长了尾音,抱住王弗的双腿蹭了蹭。
回到家中,苏轼已经等在院子里了,拉了她的手,心疼不已:“你非要自己去,万一出事呢?”
“有你在,怎么会出事?”王弗笑了笑,问他:“书信你都写好了是吧?这事需做得隐蔽些,以防西夏探子知晓。”
“你早在这里等着了吧?算计来算计去,总逃不过你的手掌心。”
“也是官人的好配合,才成了大事呀!唉哟,阿弃该饿了——”
“我家娘子,明明是个再世诸葛,却在后院之中打转。”
王弗闻言一愣,轻轻圈住他的腰身,把头靠在他胸膛上,淡淡地说:“因为是你,我才能如此肆无忌惮,也因为是你,我才愿意束手束脚。”
苏轼回抱着她,长喟一声。阿弃挤在两人之间,一会儿看这个,一会儿看那个,沉思半晌,从中间挤出去,一路跑向了后厨。
饭后钟仪来商谈,王弗并未出面,苏轼把他们的计划都细细讲给钟仪听了。之所以选择与他们合作,也是王弗思考了很久的,首先,他们的身份来历清楚明白,容易混入西夏;其次,他们已经有过几次交易的基础,循序渐进,不容易受人怀疑;再次就是,他们本身犯了罪,渴望借此脱罪,过上安定的日子,把柄和弱点都握在朝廷手上,不怕他们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