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张红玉,明显更喜欢伶俐聪明的,肯吃苦还不算,还要有眼色,要懂得听话听音。
不该问她要内库房钥匙的,还是当着姨奶奶的面……晴秋仰面躺在炕席上,遮住了眼睛。
不过,今天有两个字是从前不认识,但是在新账本里一直反复出现的,一个是“缗”,一个是“端”。[注②]
晴秋摒弃心中杂念,望着高高悬下的承尘,抬起手指,妄图在虚空中写下这两个自己记了一路的字——可惜,写不出画。
大约自己的脑袋在“识字”这方面的确不怎么灵光,也有可能是饿的,晴秋捂着咕噜咕噜叫的肚皮,如此想着。
下人们的午饭一般都是在午时末刻,正好是伺候主人用过饭以后,眼下还不到时候。
还是先拾掇拾掇房间罢。
一拿起扫帚和掸子,心里的底气这才算足了些,洒扫本就是她最熟的差使,这里扫扫,那里拾掇拾掇,心也随着越发干净的侍女窝铺而敞亮了许多。
……
门吱呀一声开了,腊梅从外头进来,停顿了片刻,说道:“喔,你在呢。”
晴秋正拿簸箕收走杂物,笑道:“我拾掇拾掇屋子。腊梅姐姐,等会儿咱们一块提食盒去”
腊梅没应晴秋的话,走到自己铺盖边上,悄悄从里头拽出一个荷包,见里头的零散钱一点没少,忙起身笑了笑:“不巧,我在太太那儿吃过了。”
“喔,那我自个儿去!”晴秋心宽,并不将这个拒绝放在心上。
“你找得到厨房吗”腊梅关切地问。
下人房和府上的厨房不一样,规矩也不一样。腊梅跨在门槛上,扬手往东指了指:“厨房在和喜堂东耳房,你不认识路就问人,头一回正该我带你过去的,可惜太太留我用饭。”
晴秋笑了笑,道:“没大碍,我知道厨房在哪儿,从前在下人房时,没少去打支应。”
“那就好,我给忘了,总把你当新入府的小丫头。”
晴秋又笑了笑,没说话。
第14章 新上值(下)
和喜堂离着燕双飞有些远,是在穆府的东南角,正屋是一间穿堂,连着后头的车库马厩,西耳房是茅房,东耳房是厨房。
这个厨房是府上正经做饭的大厨房,虽说是耳房,但也有三丈三的进深,满地铺着散水方砖,点着三五口大锅大灶,里面十来个帮厨老妈子,供着上到老太太,下到二等仆人们百来口人的吃食。
所以不论是规格还是规矩都是下人房那个小厨房不可比拟的,这里没有嚷嚷哄哄凑在一桌用饭的场面,从来都是按着时辰、按着份例,装拣菜品,分派食盒的。
从前,晴秋只有被指派做活时才得以进来一趟,如今也算正大光明迈进门来。
眼下是午时末刻,正该是府上仆人们用饭的时候,厨房里挤满了来提食盒的小丫鬟,多半都是二等,那些一等丫鬟的食盒自然有这些小丫头上赶子帮着提。
……
一进来,晴秋便嗅到了满屋子熟肉和烤饼的香气,她往大条案上一看,有这样几碗菜:炒兔、羊脚馔、海米煨萝卜,还有三大盆叠到冒尖的炙烤猪胰炉饼。
其中除了海米煨萝卜是一等丫鬟的例菜外,剩下大家份例都一样,饭跟下人房也一样,都是各人一碗豆饭。
不过,据晴秋的鼻子发话,这里的豆饭似乎放了更多粳米,闻着就有不一样的香甜。
小丫鬟们提食盒也不安生,这个说我不吃芫荽,那个说一连三天都吃羊脚子,多腻歪得很。
厨房上的老妈子也不是好相与的,张口就道那茯苓鸡清香得很,倒也有福气享受才是!
大家便纷纷气馁,叽咕一会子便走了。
也有两样的,比如红昭绿袖,她们是姨奶奶跟前的行走——二人一进门,便有老妈子一呼啦殷切围上来,亲自捡菜拿饭不说,又问是否顺口,又问还想要吃什么,没有的另起炉灶炒个小炒也行。
红昭摆了摆手,绿袖多拿了个咸杬子(咸鸭蛋, yuán),厨房上的自是没话,满面堆笑地把她二人送出门去。
其他小丫鬟见状,有过来凑趣也多拿的,亦有横眉冷眼,叽叽咕咕的。
……
轮到晴秋,她知道自己人小份底,自然不肯行差踏错一步。
分菜的王大娘是锁儿的娘,见了她先露出一个笑,说道:“恭喜姑娘升发。”
晴秋忙道:“不敢称姑娘,大娘还是照从前那么叫我的名儿罢。”
王大娘给她装好食盒,又悄悄拿了个咸杬子往里一放,晴秋眼疾手快按住了,摇头示意不要。
“没碍的,拿着吃去。”
王妈推推晴秋,招呼下一个小丫头过来。
晴秋提着食盒往外走了两步,终究抵不过亏心,掀开食盒,把那颗鸭蛋拿了出来,当着厨房管事的面放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