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姨娘见左右四下无人,轻声道:“说不好,我只是心里慌张,刘丰年这么痛快的把家底都卖给咱们,难道就没有后手”
这说的是当时三老爷为筹集运往莫尔道大关的粮食花重金买连州大粮商刘丰年的粮食,而一惯与穆家不怎么对付的刘丰年竟然一反常态同意了,将几乎全部存粮全部卖给穆家。
三老爷和张姨娘没少计议这件事,晴秋跟前跟后自然是知道来龙去脉的。
……
张姨娘加快了脚步,回到燕双飞,没回东厢,反而率先进了正堂。
崔氏正在房中小憩,边上还放着一幅未完的绣品,丫鬟见她进来,忙要叫醒崔氏,张姨娘却摆了摆手,让她退下。
“太太……”
崔氏尚未熟睡,随即睁眼,见是姨娘,笑道:“几时了我是不是睡得有点多”
张姨娘摇了摇头,伏在崔氏榻前,开门见山说道:“太太,收拾包袱,现在就往清净山去罢,把姐儿也带上。”
“这是怎么了”往年都是年初一才上山祈福的,崔氏忙起身,见张姨娘神色罕见的惶恐不安,也有些惊诧,她并不笨,马上思量清楚,因问道:“你要我带着姐儿避难,可是出了什么岔子是三爷他——”
张姨娘忙道:“不是三爷,欸,说起来全无头绪,可能也只是我多虑了,总之太太先带着姐儿避一避为好。”
她既然不说,崔氏便没再追问,道:“也好,反正没差几天就初一,我总是要上山的,这回就提前躲清净罢!”
张姨娘抿唇笑了一下,又道:“我回屋多拿点钱给您捎带上,丫头您也带几个。”
“你知道的,我不爱带那些人上山……你给姐儿带一个丫头罢,她们说说话解闷,山中是无趣了些。”
*
张姨娘回东厢,很快安排好容姐儿上山事宜。
“好了,都别丧着脸,又不是没跟着太太上过山,到山上听师傅的话,别乱跑,好好做功课!”张姨娘叮嘱容姐儿,又嘱咐晴秋,道:“钱都缝进你们棉袄里头,晴秋,你看顾好小姐!”
晴秋忙颔首应是,她也匆忙打了个小包袱,大家寒暄一番,便和容姐儿暂别张姨娘,跟着太太上山去了。
……
马车是家里两个老管家驾驶,且有两辆,前头太太独乘一辆,后面是容姐儿的。这让晴秋紧绷的心松下一点儿。
容姐儿一上车便一语不发,她过了年就满十一了,也懂得察言观色,知道姨娘忽巴拉把她支到山上,定是出了什么大事,只是是什么,仍未可知。
她看着晴秋,这位她姨娘身畔头一等贴身侍女,知道就是问,也问不出什么来,索性闭口不言。
反倒是晴秋,见容姐儿沉默,越发担忧起来,忙道:“姐儿别怕,万事都有奴婢挡先。”
容姐儿笑笑,只道:“我不是怕,我只是苦恼,你们实在是拿我当小孩子,况且,这清净山难道真的能躲清净嚒”
这话简直问到晴秋心坎里,是啊,清净山能躲清净她不知道,心里很是没底气。
晴秋握了握容姐儿的手,眼下她也没有别的虚词拿来安慰人,她的心也是提着的。
兴许容姐儿也感受到了,转过头来露齿一笑,主仆二人连忙搂在一起。
“没事的,没事的。”晴秋抚着容姐儿背脊,说给她听,也是说给自己听。
……
去清净山的路很长,总也有四五十里,这也难怪,满连州城也只有一座山。
从小到大晴秋都没走过这么长的一段路,她悄悄掀起一片窗帘,向外望去,旷野森森,茅舍稀稀,向远望去,已经能看见山脚下白茫茫一片雪原,她搜肠刮肚一般回忆着,可惜眼前哪一条路都不是回家的那一条。
*
穆家不愧常年资助清净山道观,一到了山上,只亮了一下名帖,山门便向他们打开,坐车马车又行了一会儿,才来到一处道观前。
崔氏打前头先下了车,自己拎起行囊,向出来迎候的小道童介绍家里的小姐和丫鬟。
一番厮见,那道童竟没问起她们所来缘由,只问一路肚子饿不饿,正好有斋饭云云,这让晴秋提着的心又放下些许。而容姐儿则猴儿似的缠着那个只有几岁的小道童,要饭吃。
……
她们来到这处道观,除了先刚通报的道童外,也并未见外人,崔氏常年来山上清修,也和回家一般,领着她们进了内院,指着一处门房说道:“这是我清修的地方,旁边那间本就是打扫好的,晴秋你带着姐儿去住,有什么缺的,和我说,我来添置,山里冷,夜里记得把炕烧一烧。”
“欸。”晴秋答应了一声,既来之则安之。
*
她们主仆二人就这样在清净山上安顿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