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绣完最后一只蝙蝠,挺直腰背揉了揉腕子,张姨娘见状忙笑道:“太太,您快歇歇手,剩下的题跋让我来试试,描花绣朵我虽不通,但几个字尚还算会绣的。”
“你忒自谦,谁不知道姨奶奶工书善画”崔氏亦笑道,果真将针线匣子推让过来。张姨娘便另外取了针认上线,又问了崔氏题哪几个字。
崔氏道:“只题年号就好,至于名讳,便取‘崔夫人’三字罢了。”
三太太没有小字,出嫁后她的夫君亦没有为她取字,张姨娘这样一思忖 ,迟滞了片刻,很快恢复从容,躬身伏在绣架前,一针一线将字提了上去。
张姨娘近来身体略有好转,但长时间屏息凝神仍然耗费气力,不一会儿额上便沁出些许细汗,最后一笔心思也恍惚起来,一不留神针尖戳到手指头,她未免众人惊惶,只得从容抿去血渍,佯装无事发生,却不想被一旁的丫鬟晴秋尽收眼底。
晴秋正待上前,却见外头蕊簟一脸焦急走来,张姨娘便问她何事。蕊簟回说道:“大太太打发人来请姨奶奶这就过去一趟。”
大太太找她什么事张姨娘心里存了个狐疑,面上却不显,忙躬身与崔氏告辞,崔氏连连允诺,直叫她快去。
……
出了门,才知道哪里是什么大太太打发人来叫,是三老爷回来了,一回来便命人收拾衣裳细软,蕊簟见其脸色深沉,心事重重,知道有紧要的事发生,这才忙不迭找了个由头叫张姨娘回来。
张姨娘回到东厢,便屏退左右,关起门来和穆道勋说话,这才知道他要奉命筹粮,还有要亲自前往莫尔道大关押运粮草。
“看来你都有主意了,也做定了要去的打算。”张姨娘面带忧愁地说道。
“朝廷下令,我不得不从嘛。”穆道勋连忙温言解释。
张姨娘思虑得却深,道:“休要哄我,你这一去,可知多险恶今年的戍北原雪大成灾,那个阮平潮却要在白灾未祛之际发兵北伐,本就是时机未到师出无名,整个连州官场,没有一人出来谏言阻止他嚒”
穆道勋闻言苦笑摇头,又恐她胡思乱想,只笑道:“为夫就是一介商户,又不是当官的,哪里知道官场上的事。他们要从我这里买粮,我就为之奔走筹粮嚒。”
“你筹粮,你光是筹措连州粮仓里的粮食都快忙垮了身子,还筹措军粮况且哪里还有余粮,你又哪里还有钱财”张姨娘捂着心口问道,说到情急之时,不免又气短,犯了咳疾。
穆道勋连忙扶起她,为她抚背顺气,并道:“这些我都想到亦都解决得了,还请姨娘不要担心,只管将养身体为要。”
他二人又切切说了些许体己,末了,张姨娘问了他出发之期,沉吟半晌,道:“走时去见见太太罢,她这阵子为了给灾民捐资纳福的事,也忙得心力交瘁,你跟她说说话,算是宽慰,也免得大家惦念。”
“欸。”穆道勋应了一声。
……
那边厢晴秋带着容姐儿回了西厢,后见穆道勋出门来,才领着容姐儿过来张姨娘处。
一问,才知道穆道勋不日要随孟青将军押运粮草、北上莫尔道大关,不免心里唏嘘一番,却又唯恐平添姨娘心焦,只得佯装浑不在意,一壁和她说话,一壁帮着收拾穆三爷的细软。
“爹爹要出远门,那我哥哥什么时候回来”容姐儿在旁仰着脸问道。
张姨娘便往匣子里取出一封信笺来,笑道:“这是前两日收到的家信,你看看罢,他还在闵州呢,这阵子估摸着应该到平州了罢,回来的话最快也要一个旬日。”
“那就要过完年了。”容姐儿一面看信,一面掰着手指头算着。
晴秋三心两意地做活,这会儿忙觑着话缝问道:“姐儿,那信上鸿哥儿可说请到神医了嚒”
张姨娘闻言笑笑,容姐儿争着说道:“请到了,请到了!听哥哥说,那还是一位妙手回春的女神医呢!”
请到了,这就好,晴秋心里忙念佛,顺便祈祷鸿哥儿和神医一路归家平安顺利。
……
却说那边厢,粮食把头刘丰年宅邸。
年关将近,刘家大宅门口早已悬挂好锡打春幡胜,百事吉斛儿等新春贺吉之物,一路行来,更是雕栏玉砌,美婢如云。
然而,年轻的公子对眼前这一切似乎习以为常,也不以为意,只见他一路蹙眉疾行,快步来到书房,一推门,正对上同样愁容满面的刘丰年。
“爹,我听说晌午时分穆三爷来拜访您了”
刘丰年点点头,没说话,指了指下头的玫瑰圈椅,叫儿子坐下。
原来这年轻公子正是粮食把头刘丰年的长子,大名唤刘骥春的。这小刘公子听了老爹的话,哪里肯坐,几步来到刘丰年案前,道:“满商会都传,主簿叫那穆老三筹措军粮押往莫尔道大关,他此番前来,不会是打咱们家粮食的主意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