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婢记得。”晴秋颔首,突然福至心灵,忙道:“姨奶奶还请放心,奴婢和颂月不一样,奴婢不学她。”
张姨娘盯着她的眼睛,看了半晌,笑道:“好孩子,我果然没疼错你,你的聪慧胜过别人十个。”
“奴婢哪儿担得起,都是您教得好。”晴秋说着,她这会子才顿悟张姨娘的意思,心里的疑惑便也没了,笑道:“姨奶奶冷不丁一说,吓得奴婢以为是什么事儿呢,怎么敢应伺候哥儿这等事,奴婢更是想都没想过。”
“你如今倒是可以想想了。”
晴秋“唔”了一声,便道:“不过就是耳提面命嚒,反正奴婢爱唠叨,想必姨奶奶定是瞧准了奴婢这一点。”
张姨娘也笑了,“谁说你爱唠叨了那是你的心里有这个家的人,所以你才遇事不平则鸣,以后谁敢说你爱唠叨,我听见了头一个不依!”
主仆两个笑闹了一会子,张姨娘脸上也活泛了些,泛着突兀的红,只听她笑道:“既然说出颂月,那咱们就敞开天窗说亮话。我把你给鸿哥儿,不是给他做姨娘的——不是我不喜欢你,也不是你不配,实则是我给人当了半辈子姨娘,深知道这里的苦楚!不光是姨娘苦,难道太太就不苦了嚒若鸿哥儿爱其中一个,他就不苦了嚒”
这话简直是掏心窝子了,晴秋听了眼窝一湿,忙连连点头,扶着姨娘道:“快别说这个,回头又岔了气咳嗽起来。”
“不碍的,只是几句话,咱们事先说明了好。”
“嗯。”晴秋想了想,举起手,道:“要不奴婢立个誓罢若是奴婢对鸿哥儿——”
张姨娘忙把她手压下去,笑道:“这话我只和你说,你也只管记在心里罢了。”
晴秋闻言笑了一下,张姨娘便拉着她,又将好些话一一说给她听。
……
第52章 鹤西归
时间展眼来到崇元廿二年, 是时正值晚春四月,虽说是晚春,却不曾见一丝绿意,到了下旬残雪化尽, 墙角树根底下才冒出几撮嫩芽, 昭示着短暂的春天如期而至。
又下了几场雨, 草原也茸茸的绿了起来, 南去的鸟儿北归, 猫冬的瞎老鼠也拱开了大地下的冻土, 一齐儿撒开了欢;人们也纷纷脱去厚重的棉衣,换上夹衣, 拿起锄头犁耙, 开始了新一年的生计……
春意融融,万物生长, 可连州城里的穆府一家,近日却阴云笼罩, 各个都带着满面愁容——
若问端底,皆因他家老太太年后忽然生了场重病,一向硬朗的老人家竟到了卧床不起的地步, 饭也进的不香甜, 遍请名医,却都找不出缘由。
唯有穆老太自己看得开, 笑道:“七十三,八十四, 阎王不叫自己去, 这有什么的。”因此叫儿孙不许耷拉着个脸,看着丧气。
阖家上下便都佯装起无事的模样, 背地里无不是长吁短叹,计议起来。
……
五月初,端午未过,穆老太病势加重,忽儿到了水米不进,药石不济的地步,家中一个老郎中便做主刺十宣,将穆老太十根指头放了血,悠然转醒,顷刻又被灌进一碗人参汤,这才堪堪吊住命。
从鬼门关里走了一遭的穆老太形容尚好,只是眼皮肿着,蔫嗒嗒地瞧着满堂儿孙,然后目光陡然一空。
满堂儿孙心上也是一滞,他们都知道老太太在找谁。
穆老太招徕穆道勋,再三叮咛道:“…他虽不济,到底是你二哥……把……把他找回来家来罢……”
穆道勋少不得应下来,实则自打穆道勤徙期满后,便一直辗转在老虎滩一带,住一间茅房,养两房美妾,寄情乡野,穆道勋几次上门劝他回家,他都只是敷衍答应,并不见行动。
还是鸿哥儿看父亲为难,便自请去老虎滩一趟,接二伯回家。
*
三日之后,穆府二门。
晴秋和一众仆人焦急地等在门口徘徊,不时往外张望着。忽儿听得一阵马嘶人喧,纷纷心上一提:回来了!
只见打头的是鸿哥儿,他大踏步跑进来,口里吩咐道:“去扶二老爷!”
话落,顷刻便有七八个男女仆从一起奔出门外,扶着脚步虚浮的穆道勤下马,几乎是拽拉着他往后堂奔去。
晴秋也赶将上来,跑着跟上鸿哥儿,气喘吁吁道:“姨奶奶打发我跟你说一句,等会儿不管老太太说什么,你只管跟在老爷后头应声便是,不许反驳。”
“我省得,不过是白嘱咐。”鸿哥儿点点头,又问她:“老太太怎么样了”
晴秋没说话,摇了摇头,眼里攒满悲戚之意,鸿哥儿一看既明,抿了抿唇,沉声迈进后堂。
四下无声,他二伯落后他一步,还没进门,却一声哭嚎打破了宁静:“娘亲,不肖儿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