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将台+番外(279)

杨陵愕然道:“公主,这……”孝真公主小小年纪,怎么会知道这些事情?

孝真公主在这一瞬间,已经从杨陵的表情里明白了答案。

她在母亲的言语之中,早已听出了几分端倪。她从小就知道,太子兄长是后宫中除了父皇之外,最尊贵的人。可她的大皇兄,却是这后宫皇子中,最不能惹的一个。王婕妤早早便告诉过她,这两位兄长,一个都不能得罪。她明白母妃的意思——因为前朝和后宫中的人,都不知道,这两位兄长,最终谁能够登上这真正的九五之位。如今,父皇驾崩,想要害太子兄长的,自然便是她的大皇兄。

戚大将军与太子殿下这一次入宫,恐怕面对的,就是这样一场真正的“鸿门宴”。

她曾在上书房中,与汉平、晋安诸位公主一同学习。大孟对公主的要求不多,束缚也极少,众人不过松散地通读“女四书”,学些《女诫》﹑《内训》、《女论语》之流。女夫子对她们也鲜少有所要求,不过命这些公主们粗粗读来,能略通文墨,识文断字即可。

毕竟,这些年幼的女孩子,可是皇室的金枝玉叶,天下身份最为尊贵的一群女郎。即使未来出嫁,若是受宠,也可直接开辟公主府,只命驸马搬入其中,陪伴左右,不需应对平民新妇最为苦恼的婆媳、姑嫂关系。

她们读一读《女诫》,也只是装模作样地摆个架子,让公主作为皇室代表、女子典范,为天下女子做个表率的——哪里真的需要她们去遵守?

汉平公主与晋安公主有高贵妃教导,常年浸淫于宫闱,耳濡目染,聪敏伶俐,最得女夫子称赞。而她在外遵从母亲王婕妤的嘱咐,一向屈身藏拙,只扮作木讷胆怯的模样,以免引人注意。只不过,她偶尔间,也曾有一分细微的叛逆与不甘。

在她小小的书桌之下,藏着两本半新不旧的古书。

——《史记》、《孙子兵法》。

她无人指点,连书都是托贴身的小宫女经历层层辗转,从宫外偷偷买来的。这些文字对她来说有些许古奥,只能在翻看中大略揣测知晓文中意思。《史记》尚可看懂几分其中故事,可《孙子兵法》,于她来说,便是一窍不通了。

在她心中,有一个从儿时便开始仰慕的人。那位女子,也曾生活在这片宫廷中,听说,在她奔赴战场之前,将自己的兵法藏本都留给了她的义弟,也就是当今的太子殿下。

因此,她也想去试着读一读这些传说中对于女子而言,几乎不可能读通的史书与兵法。

也正因为她私下偷偷读了这一点浅薄的史书,因此,“鸿门宴”这个典故,在她的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今日,必然是有人在宫中设下圈套,引诱大将军前去。如今父皇驾崩,而大将军与太子迟迟未归,恐怕是……凶多吉少。

孝真公主的手指慢慢捏紧,突然开口道:“杨将军,犬戎若趁此时机攻城,该当如何?”

杨陵低下头,沉声道:“请公主放心,末将等必将誓死守城,以保京师。”

孝真公主却慢慢地摇了摇头。

她的小脸上,露出了一种与这个年龄极为不符的痛苦之色,仿佛浸透了一种深沉的悲哀:“将军,士兵和百姓,死伤已然……太多了。”

“……我生在帝室,身为公主,心中有愧。”

杨陵大惊道:“公主何出此言?您何错之有?”

京城四面,突然传来了震天动地的声音。火光逐渐熄灭,而攻城的号角与喊杀之声,却猛然大盛起来!

杨陵目光一厉,迈步就要向镇国公府门外走去。

纵然大将军与太子殿下还未解决完宫中之事,纵然……他努力控制着自己不去思考任何坏的可能,将脑海中的杂念尽数清楚,心中只留下了一个最纯粹的念头:

守城!

他回身,步伐刚刚迈出,黑色的披风却突然被一只小手紧紧拉住。

孝真公主抬起双眼,认真地注视着他,坚定地说道:“杨将军,请带我上城,我愿意助将军,一臂之力。”

……

东城门、南城门的火势逐渐熄灭,犬戎大军的云梯再一次推到阵前,修整了数日的犬戎精兵如同焦躁的恶狼,终于再次找到机会释放胸中难以遏制的嗜血之意。

弯刀在冷月下闪烁着森然的寒光,直直地迎上了守在城上的大孟军队。

杨陵的手在颤抖。

在这一刻,他突然有些后悔,为什么刚才看着孝真公主的眼神,突然鬼迷心窍地同意了这个小女孩的童言童语,竟将她真的带上了城墙!

东、南两个城门的攻势最猛,大孟的兵力分布也最多,暂时足以抵抗。他怕孝真公主出事,特意将她带上了攻城人数最少的北城墙上。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