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已是四更,天阴无月。
纪莫邀没有跟着进去,而是一直等司钟离开后,才独自潜入。
一踏进无声阁,声杀天王便飞到了脚边。
“嘘……”纪莫邀一手捧起鸟儿,“你别讲话,直接飞到她刚才逗留的位置就行了。”
声杀天王于是起飞,一直飞到无声阁的最深处,停在了两排书柜的尽头。
纪莫邀问,“她看的是哪一边?”
声杀天王没有指示,但却原地跳了两跳。
纪莫邀有些不解,“她没有查阅这两边的书卷吗?”
声杀天王开始啄脚下的木地板,又反复张开鸟喙,像是要咬什么东西。
纪莫邀于是趴在了地上,问:“她是……下去了吗?”他参考着声杀天王啄的位置去摸,竟真的被他摸出一块活动的木板。
这一切一切,怎么都跟在登河山的经历如此相像?
掀开地板,果见地下另有乾坤。
纪莫邀带着声杀天王沿台阶往下走,进入一个地下室。里头放了一个书案,周围堆着许多卷轴。面积不算大,就是一般卧房大小。
“你只看到她走下来,没看到她进来做了什么。也就是说……”纪莫邀走到书案旁的那堆卷轴前,“我们要好好看看,这里都写了些什么。”
如果司钟刚刚来过,那她展开看过的卷轴理应还放在最上层。纪莫邀随手拿了一个来看,里面讲了一些上古流传下来关于哀乐郑音的故事。大概的意思,就是音乐也分善恶。听了不好的音乐,轻则道德败坏,重则国破家亡。
他又开了另一卷来看,里面记录了一段残谱,据称是蚩尤时流传下来的毒蛊之音,有魅惑人心的效果,绝对不能登大雅之堂,就算是私下演奏也万万不可。纪莫邀对着乐谱亲自哼唱了一遍,却并没有走火入魔,也许因为是残谱的缘故。
这么看下来,地窖似乎用来收藏能危害人心的音乐。纪莫邀完全可以理解,这种又想尽量完善收藏,但又不想祸害苍生的愿望。何况,留着这些记录,总有用处。
他拉开了第三卷。
“啊哈……”
果然。
究竟纪莫邀有何发现,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第六十九章 不死曲 断尾蜥(上)
一拉开第三个卷轴,纪莫邀就觉得怪怪的。
因为这一卷,乃是奇韵仙庄清涟亲笔所写。
师祖的真迹居然没有挂在显眼处供后人瞻仰,而是堆在这个不见天日的地洞里,实在蹊跷之极。
但一看到所写内容,纪莫邀便立刻明白原因所在。
“有曲魅惑,闻者伤神。一朝入耳,心欲洞开…ᴊsɢ…”他轻声念了出来,“其所谓乱神之志,集古今郑音之大成……”
根据庄清涟描述,这首曲子流传已久,早已无法追溯起源,就跟那些传说中的上古神曲一样。但不同于无凭无据的神话,庄清涟真实地记录下了这首曲子的乐谱——竟跟他写下的一模一样。
嫏嬛哼唱的、出现在他梦里的、野八哥唱出来的那首不知名的小调,原来都是同一首曲子——都是《乱神志》。
然而,庄清涟只记录了乐曲的前半部。
她在文中坦白,自己对整首曲子已经烂熟于心,但因为不想予后人以心生邪念的方便,才只记下一半。之所以没有将乐谱带到坟墓里,从而斩草除根、永绝后患,是因为《乱神志》仍有残谱流传于世。
残谱一日仍存,便定会有人试图还原其全貌,世间无谓的争夺便永远不会止息。
庄清涟自问有生之年无法解决这个难题,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改写前半部乐谱,并对继任者宣称,这才是正统的《乱神志》。
这一改写,导致《乱神志》即便复原,也无法再发挥原本的魔力,而仅仅会令人头昏脑涨而已。虽说这还不算尽善尽美,但她也有不能重写或销毁的理由:只有保全曲子原有的风格与律调,后人才能快速凭上半部辨认出这段音乐的下半部,从而完成她的遗愿——让《乱神志》从人世间彻底消失。
纪莫邀冷笑。
庄清涟不愧是个超凡脱俗的仙人,竟对人性有着如此天真的信任。
因为就在她的叮嘱之后,下半部的乐谱便以完全不同的字迹出现了。
庄清涟应该到死也没有想到,自己倾心托付的“后人”不但没有让《乱神志》消失,反而费尽心机将她刻意隐瞒的下半部找了回来。而这个人的字迹,纪莫邀已经非常熟悉了——司钟。
司钟出于某种目的,将《乱神志》下半部找了出来,从而补全先祖毕生期望销毁的邪乐。
无论这下半部的来历如何,完整的《乱神志》一定是以天籁宫为新的起点,再次为祸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