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我成了开国皇帝+番外(207)

作者:弥小仙人 阅读记录 TXT下载

陈达立马伸手接了过来。

手中的这枚银币崭新锃亮,造型精美。

正面刻有太初元宝几个大字,背面则雕刻着精致的龙腾图,这龙雕的纤毫毕现,栩栩如生,在龙的身周环形靠边雕刻着花体字的铸造司名和‘七钱二分’的计重。

小小一枚,看着却异常华贵。

盘中的银币还有好几枚,但无一例外,它们的造型都很复杂。

陈达不顾在皇帝面前,先是用手颠了颠,接着上嘴咬了下。

“确有七钱二分重。”陈达说完,更是满脸惊奇,“怎么做到的,这色泽快有十成银的模样了吧?居然还能做到这般坚.挺?”

能在市面上流通的银子其成色有八成银、九成银,甚至是十成银;成色越高价值越高,反之亦然,不同成色的银元宝之间虽然都可以流通,但低成色的银元宝在交易时必须增加分量才行。

陈达可是辨认成色的一把好手。

何况这锃亮光泽,说是十成银也没人不信。

银子在大臣们的手中流动着,有人甚至不嫌弃同僚的牙印,不信邪的上嘴只为验证这银币的硬度。

无他,这简直才不可思议了。

现在的铸造技术已经精进到如此地步了吗?

如今流通的银子除了私人铸造,自然也有由官府铸造的,被称为“官银”。

官银,即由官府的作坊按统一规格制作的银锭,用来入库当压库银,一般限定五十两一枚,还会专门打上库银二字,以及铸造工匠的名字、铸造年份、何地铸造等。

一般情况下,官银的成色最好,价值也高,是银元宝里最硬通的货色。

他们又不是没见过官银,但即使是那五十两的银锭,上嘴用力啃啃,也能感受到些许软和的。

这比那五十两的大银锭都硬!

看着下面各人晶亮的眼神,安临琛莫名幻视了一群等食的大狗。

这迫不及待的模样。

“这些银币看似精美,但目前只解决了成分配比的问题,且是手工打制。”

“若全境发行,手工打制不现实,且后面的钢模翻刻、防伪标识等一系列事,还需要诸位的努力。”

皇帝的一腔话让大家的热情略略下降几分。

陈达则想到另一件事情。

“陛下,只发行新币,不配套发行新政策?”

安临琛颔首:“新策自是要发的,是以求助众位爱卿了。”

皇帝话说得诚恳又随意,但却让不少大臣心头一颤,瞬间想要肝胆涂地、竭尽全力。

他们英明神武的陛下,在向他们求助哎!

不可负君意!

日子缓慢流动,随着众人的反复商榷,众人那些本就岌岌可危的发量日渐稀疏,与此同时,新的货币政策缓步成型中。

太和五年七月,孟秋之时。

安福胡同口传来一阵喧闹。

张秀秀家隔壁的隔壁,搬来了一户新邻居。

新邻居入住第一天,就满脸堆笑地敲响了胡同口最前头张家的大门。

江萤正好在家,她大声招呼道:“来了!谁啊?”

打开门,外面站了个衣着整洁的大娘。

大娘见门开了,脸上的笑意堆砌起来,仿佛每一根褶子都在用力,“哎呀这位小姑娘真俊,我是新搬来的刘婶,就住在你们边上,喏,第四家就是。”

说话间,她将手略略抬了抬,好让江萤看见她手上的纸包。

哦,李老爷子家边上新来的。

人家礼数周全的上门,自是没有无缘无故将人往外赶的道理。

江萤开门将人迎进门厅,同时道:“刘婶子好,我是江萤。您有什么事?”

刘婶子一听这姓不对,表情僵了下,又不着痕迹的抹平,她笑呵呵地道:“这可是张举人家?我才搬来,听说这张举人家一门双星,丈夫举人,夫人秀才!想着沾沾文气,这才冒昧来了。”

刘婶大大方方地说了目的。

“那你没找错,这里确实是张家。”江萤的解释让刘婶子表情好了些许,“我是张娘子认的妹妹,就住在隔壁。今日姐姐没在家,我过来给她看会儿门。”

张秀秀决定读书后,就雇了人看摊子,同时让江萤跟着一起去读书。但是小姑娘倔,哪肯什么都靠着姐姐;她将自己忙成了陀螺,学业赚钱两边都抓着,但因着她事事都能做得又快又好,是以赚钱之余也没拉下功课,甚至没拉下家中杂事,比如她刚将姐姐家里的地扫了、浮灰去了、水缸添了以及柴火码整齐。

刘婶子听到这是张家人的妹妹,眼神瞬间又热切了起来。

她不着痕迹的打量着小姑娘,嘴角的笑容愈发扩大。

“这样啊!那小姑娘你还真是好样的,有空去我那坐坐啊。”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