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哥,我已经,很久没有他的消息了。
我又想起柳姨,不知她怎么样,是否在担心我。
回宫之前,柳姨还在为我纳一双新绣鞋。
她说,女儿家穿着娘亲亲手做的绣鞋,是会保平安的。
我如今没有了娘亲,她就自作主张,为我纳一双。
只是绣鞋还没做好,我就已经被顾安和带回宫囚禁起来。
10
我乞求顾安和,让我见周成一面。
被囚禁起来的这段日子里,我才逐渐回过神来,周成与顾安和之间,或许并不只是简单的君臣关系。
为何周成会那么巧,在我即将被老鸨强迫接客的时候,他刚好出现?
为何他救我出来,却放任顾安和监视着我?
又为何,他那日心急火燎地想带着我跑时,顾安和又刚刚好,将我们抓个正着?
直觉告诉我,这些事情不简单。
所以我想弄清楚这一切。
而且,我也很想再见一见周大哥。
“殿下想见周成?”
“怎么,迫不及待想去投怀送抱吗?”
顾安和坐在龙椅上小憩,懒懒散散地开口,连眼皮都不抬一下。
他依旧称我为殿下,但我知道他与周大哥不同。
他只是单纯地嘲讽我。
“就一日,我与他见一面。况且你的人跟着我,我也跑不了。”
我放低姿态,卑微地乞求他。
“要我答应你也不是不行,但是殿下——”
“天底下没有这么好的买卖,您总得拿点什么来换吧?”
我就知道,顾安和不会轻易答应我。
“顾安和,你如今这龙椅,坐得也不安稳吧。”
我此话一出,顾安和终于转过脸对着我,饶有兴趣地打量着我。
自他摄政以来,日日都受百官弹劾,更有几位位高权重的老朝臣,联合上书讨伐顾安和。
因为顾安和上位,名不正言不顺。
他声称勤王救驾,皇帝却死在他面前。
他以驸马之名暂代我处理政务,却不曾向百官出示我的许可。
因此他这皇位坐得,还不算稳当。
“我可以,把皇权正式交给你。”
这是我最后的底牌了,除此之外,我再也没有什么可以与他交易。
那是父皇为我打下的江山,但我却没有能力守住它。
既然如此,还不如把这江山社稷交付给有能力的人。
顾安和虽然心狠手辣,但他有魄力,有手段,未尝不是个合适的君王。
他只是对我萧家作孽,这笔账,日后我会亲自与他算。
我写了一纸禅让诏书,上面盖着东宫的玉印,交由顾安和公布于天下。
以此为交换,我终于见到了周大哥。
只是,是在他临行之前。
原来,顾安和早已下令,将本为京官的周成远调,派遣他前往边关攻打蛮军。
此次一去,山长水远,我与他此生或许再难相逢。
怪不得顾安和能答应我出宫,原来他也知道这只能是最后一面。
我终究忍不住,询问他与顾安和之间的事,却不曾想,真相会是如此残忍。
周成说的每一句话,都如同一把利剑,狠狠地插进我心间。
11
率兵围剿父皇母后的,正是周成。
逼得他们自刎的,也是周成。
原来我以为能让我托付一生的周大哥,手上也沾着我萧家人的血。
那我呢,他为何又要救我?
为何又要一次又一次地给予我温情?
为何又要将这一切,如此残忍却又毫不掩饰地告诉我?
“臣不向殿下坦白这一切,良心难安。”
“今日殿下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周成拔出剑,递到我手中。
我颤抖着接过,却近乎崩溃。
在他说出是他围剿我父皇的那一刻,我恨不得杀了他。
可是,他也只是为了报仇而已。
原来,周成的父亲周宁德,当年是朝中的户部侍郎。
周宁德一生清廉正直,本想能兢兢业业为大胤贡献,却不曾想被卷入一桩贪污案中。
那年,永州发生百年难见的旱灾,庄稼人辛辛苦苦耕种一年却颗粒无收,百姓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更有灾民不堪饥饿,易子而食。
朝中拨下巨款到灾地,本想可救燃眉之急,怎料那真金白银,却没有送到灾民手中,反入了户部尚书手中。
那一桩丑闻爆出,天下人既震怒又心寒,那些灾民更是拼了命地往京城涌来,尽管大部分死在途中,但他们却仍旧前赴后继,只为求一个公道。
父皇大怒,下令将户部一众涉案人员收押大牢,半月后,流放的流放,问斩的问斩,总算平息了民愤。
只是我以为,被处罚的都是有罪之人,却不曾想过会有无辜之人也被卷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