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那附近都有不少小贩和各地商人派彩单,你们混在其中也不显突兀,而且能到宣武楼看热闹的,多半也是城中百姓。”
前世,宣武楼大比举办在三年前。
十二岁的僧明济以一副画夺魁,得到了太后和皇帝不绝的赞誉。
今生变化颇多,昭敬皇后故去后皇帝实在伤心,又加上大疫,三年前那场宣武楼大比也就交由廿四衙门,随便在禁中一比草草了事。
如今前线太子才得力查办了一批朝廷蠹虫,前线战事也需要后方百姓的支援,皇帝便有了大兴致操持。
所以,今岁的宣武楼大比一定是内外城同庆,除了骑御武术,还有其他技巧比拼。
宣武楼最早是建立在禁城东南角的一座角楼,后来累经几朝改建后,变成了齐城墙高的一座楼阁。
楼高七重、八角宝塔形状,其中供着本朝建立至今的四十八员忠烈武将的画像,每层楼的窗牖上还雕刻着几位大学士写的赞颂诗文。
因此,宣武楼大比承其楼名,内赛多由皇亲国戚、文臣武将在宫禁内参加,在御苑赛马、比箭,也在宣武楼的内城下设立演武场。
各场中夺魁者,能得到皇帝不同的嘉赏。
而外赛则朝向京中百姓,也在禁城的外城墙下设立演武场、戏台,有时也比书画、比擒搏戏,反正是与“武”相关的项。
前世,皇帝以西北战事为主题,向城外百姓出题。
京中各位书生公子、丹青妙客都是极尽能事地描绘战场、着墨枯骨黄沙,唯有十二岁的僧明济、寥寥数笔在黄沙中画了一条官道——
道上有一队驼队,驼队拉满了各式各样的货物,正在朝西北方进发,远处红旗招展、隐约能够看到官道的尽头是城门大开的黑水关。
旁人画的是西北战事,他一笔没描军队士兵、西戎敌虏,反而画的是现实中还未存在的场景。
但恰恰,那场景是皇室朝堂、黎民百姓最渴盼的。
只有西北战事歇,商队驼队才能如此安心地驮着货物出黑水关;也只有战事歇、西戎灭,黑水关上才会挂红旗、城门不用锁闭地大开。
也因为大比热闹,每年宣武楼大比时,京城的商户们都会提前准备好彩色的告文纸,去往行人手中发派——算是宣传自己。
更有甚者,会扛着旗招过去,不是吆喝自己家新酿的酒如何香飘十里,就是讲述自家武行的师傅们功夫了得……总之,非常热闹。
这主意不错,云秋暗暗记下。
不过提到宣武楼大比,他看着小和尚眼中又隐隐升起点儿担忧。
他是脱离了王府一身轻松,可小和尚骤然从报国寺中出来变成宁王世子,要应付往来的人很多不说,每年的宣武楼大比,可也都是皇室子弟斗智斗勇、比心机的时候。
前世他是能不去就不去,毕竟他从小不爱习武,去了也没意思。
但如今换成小和尚,云秋是很担心李从舟会着了他们的道儿。
他扯扯李从舟袖子,认认真真给他盘了宫中的各位皇子、公主,各家可能会来参加的公子哥——
“太子仁厚少与人争,二皇子你知道——被追了悼慜皇子,三皇子行事低调不爱出风头、目前还不知道是不是藏拙。”
“四皇子嘛……他人在西北、应当不会这时候为个宣武楼大比回来,而且我记着你曾经到西北大营给他讲过经,他就算回来也不会为难你。”
“五皇子和六皇子都还是小儿,两位公主的性子都安静,宣武楼大比时从来都是观礼,而且舒妃和怡贵人都和贵妃交好,也不用担心。”
云秋絮絮说了一堆,李从舟也不打断他。
这些其实他都知道,但听云秋这般叙说他觉着有趣,尤其是小秋秋说这些时,脸上担忧的表情让他心里很平静、很暖。
——这可是他念多少经都达不到的清净境界。
“在京的几位王世子里,就敏王世子最讨人嫌了,他那样的你刚才已经知道的,其他几人最多就是看个热闹,不会威胁你什么。”
“嗯……朝臣里面就是要小心姓文、姓舒的……”说到这里云秋有点卡壳,他只知道朝堂有党争,但具体怎么争的他也不明白。
只大概知道是围绕昭敬皇后、太子和舒家、文家成一派,然后是贵妃、徐家和宁王府这边成一派。
小和尚刚刚恢复世子身份,太|子一党又多文臣,嘴皮子肯定很利索,思来想去,云秋认认真真道:“总之,不要和他们争辩!”
李从舟忍了忍,最终忍不住微翘起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