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以来,他就知道迟早有这么一天。
宁王也好,王妃也罢,还有这偌大的宁兴堂、王府,都不是他的。
好在他现在是十五岁,不是之前的八岁。
他有了自己的田庄、豆腐坊,有了云琜钱庄,还有七八个伙计、忠仆跟着,也认识了些朋友。
就连李从舟……
小和尚至今都好好的,报国寺也没毁于大火。
往后他回到宁王府上,应该能做个端方的世子。
而且李从舟看朝堂上的事比他透彻,应该更适合做宁王的儿子。
顾云秋算了算,觉得自己七年前重生时定下的目标几乎都完成了:
有钱赚、有安身立命的地方,小和尚也待他挺好,会对他笑、会背着他,往后——大概也不会为难他吧?
点心被他支使去理仓库了,顾云秋就自己走回宁心堂正房。
堂屋内的摆设都是他喜欢的,可顾云秋没犹豫,径直脱掉身上金丝勾线的云鹤袍,换上他早买好的一身普通的霁青罩衫。
头上的金冠他也尽数拆下来,自己走到铜镜边,取出一段发带、给自己重新束了发,身上的玉佩和香囊也尽摘下。
他走到床头,深吸一口气拿出一个匣子。
里面是之前那回入宫,太后亲赏给他的长命缕。
这东西是仁宗、也就是宁王和皇帝的父皇送给宁王的,后来宁王又还给了太后。
如今,也是时候物归原主。
他将匣子放到堂屋正中的圆桌上,又走到书案那边,从书案抽屉的暗格中,翻找出来这些年皇帝、太后给的赏赐,定国公留给外孙的玉佩等物。
顾云秋收拾整理了一番,然后打开墨盒,提笔在纸上写信。
没有题头、也没有提称语,他的字写得不算好,但经过这么多年给李从舟写信,也练得还算能看。
他感谢了宁王和王妃的养育之恩,希望小和尚在王府生活顺遂,并希望国泰民安、西北的徐振羽将军能
喃颩
早日凯旋。
寥寥数语写完,他就将这信压在了那些珍贵的宝物匣子下。
最后,他从暗格的底部拿出一只上面有个小孔的宝匣。
匣外有锁,顶部的孔洞寸许见方,顾云秋将匣子抱出来时,还被坠得趔趄一下。
他蹬蹬把匣子抱到正堂,圆桌被占着,他就放到圆凳上。
正巧这时候点心眼睛红红地进来,手里捧着几摞厚账册,“公子,你要的东西都在这儿了。”
顾云秋笑着接过来,谢过他后顺势将一把小钥匙递给他。
“公子?”
顾云秋的手被账册占满,便努嘴指那匣子,“给你的。”
点心不明所以,发现宝匣上面有个洞,可黑黢黢的也看不清里面是什么,前面的铜件上挂着个铜锁。
点心吸吸鼻子,蹲下身去开宝匣。
结果匣子掀开,里面竟是大大小小一匣银锞子,锞子中还铺着不少铜板。
点心吞了口唾沫,“公子这是何意?”
顾云秋叹了一口气,将手中的账放到一边。
账册上记载的是这些年宁心堂的开支,以及各处送来的礼单,从八岁重生而来,他就有意记录这些。
他蹲下来,视线与点心平齐:
“这不是宁王府的银子,而是我平日一点点攒下来的,不多,但也有五六十两,你拿着傍身,将来进退自由。”
点心嘴唇一抖,眼看着又要哭,“公子您不要我了?”
顾云秋:“……”
这话说得,怎么反倒他像抛妻弃子一般。
他张了张口,想耐心与点心解释,结果才开口说了个我,就被点心偏高的声音打断:
“公子您都不争取一下么?!”
“明济师傅都说了!是那妇人胡乱攀扯,她肯定是信口胡说的,王爷王妃都没定主意,您怎么、您怎么就……”
顾云秋看着他,脸上笑容中缓缓闪过一抹涩。
前世,他不是没试过争取。
可换来的又是什么?
再是哭闹、不甘,最终一样是被丢回宁心堂软禁,然后就是暗无天日、永不见光的几个月,最后还害得小点心惨死在这里。
宁王和王妃很好,但再好,也好不过亲情血缘。
那个凶巴巴的大宗正院士有一句话说的很对:
宁王是皇室血脉,这一点不容混淆。
即便王爷、王妃格外开恩,皇室也不会容许有真假世子这种疑云存在。
何况那嬷嬷带着礼物上京,根本不是为了揭露真假世子案而来,所谓的三颗痣,也是无心而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