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一只竹马夫郎回家+番外(68)

何庸一家虽然混蛋,但人终究更爱那份体面,何花不可能从何家出嫁,所以在她的要求下,何庸只能冷着一张脸送她来了李重衡的小木屋,让李重衡代何花为兄,算作从娘家出嫁,好不惹非议。

毕竟有求于人,他也不想被人落下话柄,只能生硬地说些好话,能让李重衡能配合他。

李重衡本对何庸就厌恶至极,但从周绥那儿知晓了何花要逃婚的事,转念一想觉得如此一来何花就不用在迎亲路上亲自演戏来搏一条出路,便应承了下来。

原本姚淳熙是准备在轿上换人的,被何庸这一番顺水推舟,便临时改了原本的计划,要在上轿前就将人换下,之后花轿正常抬往何家,在路上被故意演作被劫走假死。

所以周绥最后又向晁北尧借了个人当替身,但晁北尧身边都是男人,无奈之下只有挑了个年龄尚小的男孩扮作女装,只盼着何家那里不派人来全程盯着。

晁北尧这么多年来没亲自干过这样的新鲜事,帮助何花在他心里头也算是做了件善事,周绥一再嘱咐他这事儿不能让薛泓知晓。虽然助何花逃离是好事,但毕竟扮匪生事的,由他们一行人挑起的事,还是不想让薛泓担忧。

作为闹事主力军的晁北尧理解周绥,想也没想也就便同意了。

因为他也是有点怕薛泓他老人家的,据他所言,纯属是对贤者的敬畏。

姚淳熙早在前两天就借口离开了田府,实际上她一直没离开,就待在镇上的一家小客栈,等到乞巧节前夕才稍作装扮跟着周绥到李重衡的家去。

天色才刚蒙蒙亮,山林里一阵凛冽,小木屋内燃了好几只花烛,纸窗为了衬景,还贴了几张何花亲手剪的“囍”字。

只不过这“囍”想贺的不是新婚之喜,而是贺何花之后冲出牢笼的自由。

周绥身后跟着一人,穿着林原的衣着低着头,他提着一只盖着红布的竹篮推开了门扉,与守在院门的媒婆点头致意,从容镇静的姿态全然看不出准备密谋实行的大计。

周绥进门时,姚淳熙与何花二人已都收拾妥当,闷在屋里藏了一天一夜的林原终于如获新生,迅速和周绥身后来假扮新娘的男孩对换了衣裳。

姚淳熙和何花走后这一屋子只剩下一堆男人,对妆艺又不精通,只能由何花稍微上脸敷粉打扮了下。之后周绥又帮忙顺手编了个简单的麻花盘起来,对着镜子胡乱别上了几只发簪,再潦草地盖上红盖头。

周绥拉着男孩站起来转了一圈,除了身形略高些,其他地方糊弄下不熟悉的人倒还算可以。他又替人整了整裙衫,嘱咐着过会儿走路时走慢些,弯一弯膝。他的手心在裙面上拂过两下,忽地被身后的李重衡给牵走。

“我来。”李重衡的脸上看不出任何神情,没等周绥应话就见他重新帮面前的“假新娘”用力地正了正衣襟。

本身照着何花做的喜服身量便小,“假新娘”被突如其来略显粗鲁的动作一拉扯,肚子勒的一口气差点没提上来。

“你温柔些……”周绥狐疑地瞟了李重衡一眼,刚要伸手去帮忙,又被李重衡一本正经地拦下。

“我知道,我来就行。”

周绥没吱声,估了估时辰,拿了几个银锭又出了门,塞到门口的媒婆掌中,好言好语地告知新娘想要用兰膏篦发,请她去拿着来。

等到媒婆走后,周绥将方才提来的竹篮布掀开,里头是串成好几株的盘缠,将其和路引皆塞到何花的包袱里去。

“往北走,先去皖南,城门口会有人接应的,拿上这个出示。”周绥从腰间扯下一小块铜牌,交叠在上面,“我之前还有在钱庄存了点,若是盘缠不够,路上有见到‘百隆’,进去找掌柜报‘抚绥万方’便可。总之,路上小心。”

姚淳熙点头,深深地望了眼周绥与李重衡二人,没说什么。

何花从一开始便止不住的歉意,一会儿是对李重衡,一会儿又是欲言又止地对着周绥,但时间紧迫,容不得再拖拉下去,何花只得跟着姚淳熙尽快离开。

在跨出门槛的那一刻,何花又回首看了一眼李重衡。

她用口型说了什么,周绥没注意到,可李重衡看得一清二楚。

她说的是“李大哥保重,幸福”。

李重衡恍惚间又记起了幼年时遇见何花时的模样,两人皆是衣衫褴褛,于人生百态中相逢。

即使何花前几日对他言明了心意,但在他心里,何花依旧是与他相互依赖,在穷困中相互取暖成长的妹妹。

何花从李重衡身上收回目光,停下脚步,站在天色微亮的门前,双手合十地朝周绥鞠了个躬。

待到二人离开,周绥与李重衡便开始收拾着剩下的残局。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