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女剑修开始快穿/快穿一时爽,一直快穿一直爽(743)

作者:一品红楼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究竟如何,只有曹公自己知道了。

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存。

真的都隐去了,留下了假的,就像劣币驱逐了良币。

所以曹公才会感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虽然出场不多,贾雨村却是红楼梦提纲挈领式的人物,跟林、贾、薛、王都攀上了关系,步步高升。

只是在高升的过程中,他逐渐黑了心肝,丧了良心,恩将仇报、大奸大恶。

香菱的父亲甄士隐是出了家,母亲封氏还在家中苦等女儿呢,贾雨村却不为她们牵线,母女俩大概到死都没见最后一面。

平儿骂他,“半路途中哪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

骂得很到位。

不过,骂人的是平儿,写书的却是曹公。

曹公是在借平儿之口表达对贾雨村的厌恶。

据说曹公家族的覆灭中,也有这么个贾雨村。

001:“宿主大人,暗示一下司空焰,办了这个小人!”

七杀:“不用暗示,贾雨村的结局不会好。”

甄士隐的悟道词中有一句“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纵观整部红楼,最热衷于做官的首推贾雨村。

官瘾大,才会嫌纱帽小,也就逃不过“锁枷杠”的下场。

贾雨村被贬官时,还在智通寺见过一副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这是对他的警告,他显然没放在心上。

而且红楼一直充斥着因果之说,种下什么因,就会收获什么果,贾雨村也不可能例外。

001:“那就只能让他先狂?”

七杀:“别看现在闹得欢,就怕将来拉清单。”

据她观察,司空烨、司空焰兄弟俩都是拉清单的高手。

到时候一条条算下来,别说贾雨村,四王八公都受不了。

1212 守护林妹妹(55)

功夫不负有心人,香菱刻苦学诗,小有所成。

被补请进了诗社,黛玉、七杀都替她高兴。

有她们姐妹俩护着,宝钗虽心内不屑,终究没像原著里那么贬损。

一日,大观园众人正一处说话,忽闻府里来了好多客人。

原来,邢夫人的兄嫂带了女儿邢岫烟进京投靠,路上遇到王熙凤的兄长王仁,到了半路泊船时,又遇上李纨的寡婶带着两个女儿李纹、李绮,也是上京城。

大家叙起来是亲戚,索性一路同行。

随后,薛蟠的堂弟薛蝌听说王仁进京,也带着妹子薛宝琴赶来。

薛宝琴早被父亲许配给梅翰林之子,进京是为了发嫁。

正巧此时,保龄侯史鼐,也就是湘云的叔叔升了外省大员,要带家眷去上任。

贾母舍不得湘云,将她接了来。

红楼女儿,至此基本汇聚。

值得一提的是,宝琴长得花容月貌,气质出众,且知书达礼,是女孩中的佼佼者。

贾母一见就异常的喜欢,逼着王夫人认为干女儿,晚上也带着她一处安寝。

在此之前,得贾母如此对待的唯有宝玉和黛玉。

贾母还留邢、李两家也在府中住下。

女孩儿们则安排进大观园,邢岫烟住到迎春那儿,李婶带着李纹、李绮住到李纨的稻香村。

史湘云视宝钗为姐姐,自是住到蘅芜苑。

001:“宿主大人,这不对啊!薛蝌嫁妹,跟王仁有什么关系?王仁不入京,薛宝琴就不嫁了?”

还有另一个疑点,古代成亲仪式繁琐,需要规划很久,薛蝌却是临时起意。

梅家也没什么表示,是薛家主动说要发嫁。

后来文中还提到,梅家合家在任上,压根不在京中,要后年才回来。

姻亲之间这么生疏吗?都没有书信来往?

梅家调任,竟然不告诉薛家?

薛家嫁女,也不需要先和梅家商议一下?

放下生着痰症的母亲,贸贸然就来了。

不要说古代,在现代都显得不太正常。

薛宝琴年纪又在诸芳中最小,用得着这么着急?

女方家太过上赶子,就失了矜持,会成为笑柄。

001越想越觉得这里面有鬼。

七杀:“很简单,薛蝌想结交王仁,抱王、贾两家的大腿。”

但薛蝌这么做,并不是因为利欲熏心,而是为了妹妹。

通过很多蛛丝马迹可以看出,梅家想毁婚。

薛蝌是想借着王、贾两家的势,加重妹妹的筹码,让梅家认下这门亲事。

001:“宿主大人,你说贾母知不知道个中内情?”

七杀:“自然知道!”

贾母这样的年纪,这样的阅历,什么没见过?

朝中大事且不说,府里这些家长里短的琐事,只有她不想知道的,没有她不能知道的。

001:“那她对宝琴的态度,可就耐人寻味了。”

七杀:“呵呵。”

这老太太是将宝琴当刀使呢。

她将宝琴捧得越高,就越是向王夫人、薛姨妈、宝钗传递一个信息。

看,这么优秀这么好的宝琴,梅家还嫌弃呢。

梅家不过是翰林,贾家却是公侯望族,门第相差不可以道里计。

不如宝琴的宝钗,凭什么嫁进贾家?

可以说,宝钗最合适的对照组不是黛玉,也不是湘云,而是堂妹宝琴。

两人一样的出身,都没有父亲,都有个哥哥,存在对比的基础。

各因素比下来,皆是宝琴更胜一筹。

可宝琴还需要靠着贾家,才能顺利与梅家完婚。

宝钗能嫁什么人,请自己想。

001:“贾母手段可真高明,这是杀人不见血呀!但,貌似看出来的人不多。”

七杀:“你指的是史湘云?”

王夫人、薛姨妈、宝钗肯定看出来了,只是看出来也无法,只能厚着脸皮装傻。

她们一装,贾母就更装得像是真心喜爱薛宝琴。

001:“......对!”

它也不知湘云怎么想的,总是针对黛玉。

眼下这会儿,宝琴穿了贾母送的凫靥裘,金翠辉煌,煞是耀眼。

宝钗半真半假地说,“我就不信我哪些儿不如你!”

大家当玩笑话,只有湘云暗示众人,嫉妒宝琴的不是宝钗,是黛玉。

但黛玉有什么可嫉妒的?

宝琴虽美,黛玉更美。

若说贾母的宠爱,黛玉是她的亲外孙女,宝琴再得宠,也越不过黛玉。

再来看所谓的“凫靥裘”,是用野鸭子头上的毛皮制成,虽然少见,却不算珍贵。

而贾母给黛玉的鹤氅,是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颜色、材质都比凫靥裘高端。

一个是鹤,一个是野鸭子,怎么比?

原著中黛玉暗暗垂泪,也不是因为宝琴得了贾母的喜欢,而是伤心大家都有姐妹,唯独她没有。

现在她也有了。

因而比原著更为宽容,对于湘云的暗示一笑置之,并不放在心上。

七杀也懒得怼她。

差距太大,赢了也是胜之不武。

1213 守护林妹妹(56)

若按原著,这段时间黛玉该和宝钗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了。

宝钗借着黛玉错说了《牡丹亭》、《西厢记》中的“浓词艳赋”,特意点出,说教一番,破开了黛玉的心防。

此前,黛玉对她不冷不热、不远不近,此后,黛玉觉得她是个真诚暖心的大姐姐,对她十分依赖。

黛玉最后心灰意冷,不仅仅是因为失去了爱情,也因为失去了友情。

但这一次自然不会了。

因着滴翠亭之事,宝钗只和黛玉保持着表面上的塑料姐妹情,并不敢靠近。

宝琴倒很喜欢黛玉,经常到潇湘馆来,一坐就是一天。

黛玉也与她一见如故,带着她和妹妹各种玩乐,下棋、钓鱼、放风筝、弹琴、做胭脂等等。

又时不时的写写诗、联联句,每天都过得很热闹。

诗社若有活动,两人也是尽力而为,从不藏拙,留下许多好作品。

七杀看得出来,宝琴对黛玉的喜欢既是因为贾母,也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

001叹道:“气场真是个奇妙的东西。”

宝钗、袭人、平儿是一种气场,黛玉、宝琴、王熙凤又是另一种。

七杀:“宝琴才思敏捷,古灵精怪,和黛玉很像。”

不像宝钗,明明自己也是饱读诗书的才女,偏生动不动就说女子不该读书。

贾政那样的腐儒,也没说过这种话。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