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难怪父子、父女之间较为生疏了。
728 大秦女皇(29)
七杀的奏疏洋洋洒洒,极为详细。
她设立的这个职位名为“御督使”,代替始皇陛下于军中督导、教化众将士,有直接上书之权。
既是一个独立的体系,又与一军主帅相辅相成。
御督使的挑选极为严格,首先家世要清白,以老秦人为优;其次,个人素质要比较出众,能文能武,还要有口才。
选拔出来之后,须经过至少一年的培训,才能发往各军。
由谁培训呢?七杀举荐长公子扶苏。
扶苏对大秦的忠心不用多说,又是一脑袋的仁义道德,做这件事情再合适不过。
由他教出来的人,忠诚度、品性应该没有问题。
至于能力嘛,挑选的时候就把不合格者剔除了。
但扶苏本人对此有疑议。
秦始皇找他商议此事时,他明知应该顺着父皇,却还是忍不住质疑道:“父皇,军中若设御督使,岂不是摆明了不信各军主帅?”
在他看来,这御督使就是安插进军中的眼线,各军主帅定会受到掣肘,若因此而对大秦产生不满,岂非得不偿失?
七妹妹这主意,不大好。
秦始皇盯着他看了一会儿,淡淡道:“对,朕谁也不信,只信自己。”
扶苏:......
他听得出来,父皇在说气话。
看来他又惹父皇生气了,连忙谢罪。
秦始皇胸闷,不想跟他多说,让他去找七公主。
扶苏真的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到了白露殿,有些委屈地道:“七妹妹,父皇这一阵火气真大。”
七杀无语。
她发誓,举荐扶苏,真不是为了让他再在秦始皇面前卖一次蠢,而是觉得他适合。
“长兄,你是否敢保证任嚣、赵佗对大秦永远忠诚?”
扶苏不假思索地道:“敢!”
七杀:“......为何?”
扶苏:“任氏、赵氏数代忠于大秦,咸阳也有其亲眷,为兄不信他们会背叛大秦!”
七杀:“长兄,你可知咸阳离岭南有多远?”
扶苏摸头不着脑,不知她为何问这个。
想了想,道:“约莫两千多公里。”
七杀:“离得这么远,长兄可知他们每日做什么,想什么?”
扶苏刚想说“平定诸夷,安抚百姓”,忽想到这只是大的方向,他们每日具体做什么是真不知道,想什么也无从得知。
别说离得天远地远,哪怕他们就在眼前,自己也不会知道他们的想法。
七妹妹这问题,有点强人所难。
扶苏苦笑道:“人心隔肚皮,这我如何能知?”
七杀:“既然不知,长兄又凭什么保证他们的忠心始终如一?”
扶苏沉默了。
七杀又道:“长兄崇儒家,岂不闻孔子曾言‘不教而杀谓之虐’,若事先不加以提醒警示,等任嚣、赵佗或其他将帅做出事来再诛杀,长兄以为真的好么?”
“长兄,派遣御督使入军中,防患于未然,岂非两相得宜?您为何反对?”
扶苏:“......为兄只是觉得,将帅们为大秦拼杀在前,我们再如此猜疑,会令他们寒心。”
七杀一笑,“长兄,大秦可曾薄待有功之将?”
扶苏:“未曾!”
大秦奖励军功,二十级军功爵位制激励了无数将士。
只要勇猛杀敌,最普通的卒子也能改换门庭,得到丰厚的奖励。
七杀:“那又何来寒心之说?”
扶苏:“没有人喜欢受人监视!”
七杀:“非也。倘若婳儿是远离咸阳的将帅,定会欢迎御督使入驻军中。因为这样一来,婳儿的忠心不用自己多说,自有人代为转达,也不用再害怕朝廷怀疑自己不忠。”
扶苏怔住,他还没从这方面想过。
七杀又道:“但婳儿若有异心,若视大军为自家之物,定会百般抗拒御督使。”
顿了一顿,慢慢道:“所以,长兄,您现在是在为谁说话呢?”
扶苏忽然出了一身冷汗,起身向七杀深施一礼,疾步走出白露殿,去向父皇认错。
秦始皇拨冗见了他,听完他的陈述,叹了两声,没有过多责备他。
但也不让他再参与此事。
毕竟是钟爱了这么多年的长子,秦始皇不忍说他愚蠢,但也不能不承认,若论为君的资质,扶苏远不如婳儿。
婳儿啊,你若为男子,省了为父多少烦忧。
次日正式下诏,确立御督使之制,亲点明德公主嬴伊婳、上卿蒙毅,以及赋闲在家的老将李信,让他们负责培训御督使。
并且,明德公主为主,蒙毅和李信为副。
朝中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明德公主参政已成定局,往后不可将她视为寻常公主。
没有任何人反对秦始皇的决定。
君不见,上次那个指使郑姬为难七公主的嬴姓宗室,都被发配到穷乡僻壤去当土财主了。
他们可没那么头铁。
729 大秦女皇(30)
李信万万想不到,自己还有被陛下再次重用的一日。
虽然不是率军打仗,但这“御督使”极为要紧,陛下肯让他参与,可见心里记着他。
能为这样的君主效命,李信觉得自己这一生很值,很值。
暗自发誓一定办妥此事,绝不让陛下失望。
接到七公主召他前去的命令,立刻起身,前往咸阳宫。
白露殿属内宫,男子出入不便,秦始皇便特意在外宫辟出一间宫室给七女儿理事,取名青霜殿。
蒙毅和李信几乎同时到达,齐齐给七公主施礼。
七杀:“两位免礼,请起!”
也不客套,令宫女上了茶水点心,就开始阐述自己关于御督使一职的设想。
出于什么原因、想要达到什么目的、中间如何操作,奏疏上没写的,她在这里说得清清楚楚。
秦始皇让他们培训御督使,但人都还没选出来呢,培训谁?
因而第一步,是选人。
说完之后,七杀问道:“蒙上卿,李将军,两位有什么想法?”
蒙毅和七杀此前合作过,是老熟人了,在她面前并不拘束,笑道:“臣以为,选拔标准可以再高一些,不但需要家世清白,文武双全,还需有忠君之举。”
七公主所提“御督使”,他举双手双脚赞成。
因为,他的兄长蒙恬就是一方主帅,手下有三十万兵。
其中的苦楚,他明明白白。
在外人看来,蒙氏一族位高权重,但只有自家人才知道,蒙氏有多么的小心谨慎。
极怕自己出了差错,导致陛下怀疑蒙恬。
平心而论,陛下并不是胡乱猜忌将领的人,但那可是三十万兵啊,放在谁手里,陛下都会担忧吧?
兄长压力更大,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曾跟他说,不知道怎么向陛下表忠心了。
若有御督使随军,陛下就放心了罢?兄长也能安心睡个好觉。
也因此,蒙毅认为御督使最关键的便是忠君,才能什么的还在其次。
七杀:“蒙上卿所言极是。李将军,您有何补充?”
李信是第一次和七公主打交道,没有蒙毅那般放松,恭恭敬敬地道:“军中多是粗人,臣以为,所选之人脸皮不能薄,还要能放下身段。”
七杀微笑:“李将军这是老成之言。”
脸皮不厚,怎么能深入士卒中?
接下来多是蒙毅和七杀讨论,李信很安静。
他的想法和蒙毅差不多,也赞同设置御督使。
毋庸讳言,御督使会分主帅的权。但秦军本就是陛下的,并不是主帅的私军,陛下派人去看着,有什么错?
何况,七公主说了,御督使不管打仗,军事上,一切听凭主帅。
御督使要做的,是在闲暇时教化士卒,使之认识到大秦的强盛、陛下的君威。
作为征战沙场十几年的老将,李信本能地预感到,御督使的存在,将让秦军更为强大!
七公主真是聪慧,竟想得出这种法子!
之前他还觉得陛下对七公主太过宠爱,有失偏颇,此时才知是应该的。
他自以为隐蔽地观察着七公主,越看越奇,七公主说话时那胸有成竹的模样,目光中不时闪过的锐气,和当年的陛下何其相似!
其实七杀对他也挺好奇,不动声色地看了他好几眼。
李信,很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