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419)

但……三者兼并,且每一点都做到了足够优秀的地步,这样的人就绝对是凤毛麟角了。

许多皇帝都觉得心里酸溜溜的了。

这宋,踩什么狗屎运了……

李晓诗摊手手:“虽然看着很厉害,但实际上这些措施据说都是辛弃疾在《美芹十论》和后来上的《九议》中提到过的,只不过没人愿意用而已。”

各代皇帝:&#@¥%……

暴殄天物。

我啐!

“而且不止这样,刚刚说过了,因为滁州离金国近,辛弃疾又时刻关注金国动向,所以他能够得到更多的消息——他看到,金国内部的统治者也在沉迷享受,而且,在更北方的地方,有一个新的民族正在兴起、虎视眈眈。辛弃疾满心忧虑,他认为,金国六十年必定会灭亡,而金国灭亡后,南宋怕是要危险了。”

“但是,还是没有人愿意理会他。都当这是个笑话,杞人忧天。”

当时宋人不相信的,会被之后清晰的历史一点不差地摆出来,用事实告诉他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1173年辛弃疾看出这一点,六十一年后,1234年,金国灭亡。

而能精准预言到这一点,足见辛弃疾的眼光老辣。

很难让人不佩服,他究竟是站在什么样的角度来审视这片江山的——俯瞰全局,筹谋良多。

只是都做了无用功罢了。

“在后来,滁州起色,辛弃疾回到中央,被封了正七品官员。又后来,他被调去江西剿灭镇压作乱的茶匪——辛弃疾终于有机会重新拿起武器穿起铠甲,但却不是对着最想杀的金人。辛弃疾带着人前往,中途写下‘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②’的名句。然后,这些让朝廷头疼至极多次折戟的茶匪,被辛弃疾用三个月就彻底剿灭。”

“可剿匪归来,辛弃疾又被调去了文职,而且不管他官位到什么地步,都始终是远离权力中枢的,他能力太出色,又太过锋芒毕露,北伐的锐意从不收敛,刚正不阿,再加上还是归正人,被许许多多同僚嫉恨排挤,导致他之后一直在被各种调任的路上,辗转各地。”

赵匡胤抿了抿嘴,又抿了抿嘴。

然后再忍不住,挥拳砸了一下腿。

七品!

这样一个大能人,把滁州治理成那样,回来就给个七品……

而且、而且,就算你们用文臣,不想用武将,可辛弃疾这文政能力不强吗?你就把他当纯文臣用啊!国内也不至于那么混乱啊?

而且用完就丢用完就丢,跟谁学的,让不让人寒心??

要是其他观众或者当时的宋朝官员能听到他的,估计就要回一句了。

论起过河拆桥,谁能不对宋太.祖一句厉害呢……

毕竟杯酒释兵权,您说是吧?

不过赵匡胤也懂,所以他叹气。

好吧,辛弃疾,这跟岳飞一样的。

都是那种,不管朝廷怎么对待,都不会放弃为国效力的人。

他们心中装的是大义,是百姓,是国家。

——是真正可以被朝廷放心大胆辜负无数次的人。

所以,他无论被调到哪里,都会尽心尽力地做好一切事情。

真的是……

饶是赵匡胤,也忍不住叹服了。

他做不到,所以才更知道这有多么让人敬佩。李晓诗道:“在湖南任职期间,为了政治当地暴.乱四起、贪官污吏横行,盗匪流窜的现状,辛弃疾给赵昚写道:臣孤危一人久矣,荷陛下保全,事有可为,杀身不顾——他用铁血手段,杀贪官、除污吏,整治民生,兴修水利、开办学校,开仓放粮,更是组建了让金人都忌惮不已的飞虎军,守护湖南安宁。只不过这个地方他也没有待久,由于杀官建军等种种行为,他都又一次树立了重重敌人,调任令又来了,他被调去了另一个破败混乱的地方。”

李晓诗唉声叹气,“赵昚虽然欣赏他,愿意保他,但大势所趋,他也无力去重用辛弃疾,能在官场的血雨腥风中保住辛弃疾就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而辛弃疾,在各种调任中,虽然颠沛流离,但走到哪里哪里就繁荣安定被治理得井井有条,这一点始终没有变过。所以,在我们现代,也有人说辛弃疾是大宋救火员。”最后一句是有点调侃意味的,只是在这种情况下说出来,难免让人听得难过。

这样的一个有能力的人,颠沛流离,尽心尽力,却始终得不到朝廷的承认——甚至有可能,无论他做再多,都注定得不到朝廷的信任。

多可悲啊。

“公元1181年,辛弃疾被以‘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的罪名弹劾,在种种压力下赵昚把他免官了,虽然还是按照原定职位发俸禄,但对于辛弃疾而言,这足以让他心灰意冷。辛弃疾来到南方二十余年,从未忘却心中抱负,一直在为国为民做事,只落了个不得不隐退的结果。他一定很难过。”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