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眼下这笔花费最大的钱省了,想来他再去学堂应该也花不了几个钱了,进去认两年字还是可以的。
刘大柱真心实意的感叹,“这大人可真是一个好官啊,方方面面都为我们考虑到了。”
周氏点头,"这省了我们多少事,替我们省了多少钱呢!"
说着就朝县城的地方拜了拜。
刘大柱也跟着拜了拜。
刘青山跟刘青河见状,也跟着爹娘拜了拜。
刘立夏······
这······这······“这是县城的方向么?”
啊?
几人迷惑,不是么?
不是没关系,调个头朝另一个方向又拜了拜,刘青河为了保险起见,四面八方都拜了拜,几人见状,也跟着四面八方的拜了拜。
刘立夏······
至于么?不就是赏赐了点东西么,就他们家那些被县令拿去的东西,都 够县令立几个功了?
别的不说,就说这晚稻的事,那救活了多少人的命,挽救了多少即将支离破碎的家庭啊······
想到这里,刘立夏摇摇头,这县令还肯给他们赏赐,确实是一个好官,就是不给,那也没人说什么,可见是真心实意的给的。
这下手里有了足够的钱,刘大柱和周氏心里就有了底气。
量好了宅基地他就去找里长了。
里长带着人过来一看,量了量,收了钱,走的时候还道:“大柱啊,你很不错,为我们下河村争了这么大的光,县令给你赏赐的事,
平江县下的村子都知道了,别人都很羡慕我们村啊,大家都要向你学,好好干,屋子建好了记得要请我喝一碗啊。”
说完就走了。
村里听到消息的都来了,见刘大柱家要建房子了,一点也没有意外。
他们这房子可算是村里最破的了,这县令发了那么多赏赐,里面肯定有钱,说不定就是见刘大柱家屋子太破,才给钱让他们家建房子的呢。
这话一出,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可。
“肯定是这样,你们没见那天县令大人见刘大柱他们家的破房子,那个表情啊,真是我也说不上来,太复杂了。”
“那还能怎么复杂,肯定是不忍心,所以才给赏赐给他家建房子的。”
“是啊,那县令不是还问了吗,说这就是你家的房子?你家房子也太破了,说是怕他们家屋子哪天夜里塌了,怕把人埋里头,这才给人赏赐建房子的。”
“我也听见了,我也听见了,这县令大人可真是一个为民的好官啊,还给咱老百姓出钱建房子,这长这么大还是头一回见这样的事。”
“那是因为人家有功,比他们家穷苦的人多了去了,怎么不见县令大人给人家出钱建房子啊,还不是因为刘大柱家提出了种晚稻的事,就这事救了多少人啊,这才给赏赐建屋子的。”
这话一出,大家都同意。
有人问刘大柱,“大柱兄弟,你这屋子什么时候开始建,我们好过来搭把手。”
“对啊,反正现在地里没什么事,农忙也结束了。”
众人都一起表示到时候需要搭把手的时候叫一声就行。
刘大柱笑道:“那谢谢大家伙了,等我把砖块瓦片买回来了就开始动工,到时候一定叫你们。”
第122章 建房了
一听他是要买砖石瓦片,这是要盖青砖大瓦房啊,都吃了一惊,他们下河村只有两家有青砖大瓦房,还只有一间,这是全部都建成青砖大瓦房?
不过转念一想,又觉得对,那县太爷给人的钱总不能叫人建几间土胚房吧,那还给什么赏赐,土胚房都不要钱,几天就建成了。
周氏笑道:“到时候大家伙一定要来帮把手啊,这建青砖房也不能叫你们白帮忙,我们给工钱,三十文一天。”
三十文一天,那不跟地主家帮工是一样的吗?
这有钱赚,所有人都很高兴。
房子要在现在的地基上新建,那现在住的两间土胚房就要推掉。
一家一在旁边新搭了两个棚子,暂时先将东西搬到那里去放着,晚上一家人睡在另一个棚子里。
这个时候已经有些冷了,刘立夏带着两小的砍来一些树枝,搭在周围,这样就暖和多了,至少睡在里面那风不会呼噜噜的往里灌。
李氏见状,忙道:“桂兰,你们晚上去我那边睡吧,睡到这里也不怕晚上冻病了。”
周氏笑道:“还是算了,这里够住了,你瞧被几个孩子围起来,也不是很冷。”
李氏那边人多,屋子又小,也只有两间,根本就住不下。
“那让青山给青河上我那儿睡去,两孩子还这么小呢,怎么能睡在这样的地方呢。”
周氏有些犹豫。
刘青山跟刘青河却不愿意走,“娘,我不去,我就睡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