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便是正德十六年。
腊八那日,暴雪纷飞,兴许守卫们暗恨这个不争气的蔚王害得他们不能与家人团圆,不得不在行宫吹冷风,迁怒之下,克扣得也格外得狠。好在朱厚炜微微有些发热,既懒得应付他们,也无甚兴致享用这别致的年节饭,天还未黑便早早睡下,节省体力。
他却不知此时此刻,有数骑正快马加鞭,疾驰而来。
打头之人锦帽貂裘、形貌昳丽,眉目间却隐有急切,正是崔骥征。
“今年这般冷,也不知殿下那边炭供得足不足。”周良纵马跟在他身后,看着鹅毛一般的大雪,不无忧虑。
先前曾和他们一同亲历过衡州之围的魏忠武宽慰道,“殿下身为亲王,银丝炭都是有份例的,怎么都不可能挨冻,两位大人关心则乱,且放下心吧。”
崔骥征回头看了他们一眼:“少废话,赶路。”
周良见他忧色更重,上前低声问道:“大人在担心什么?”
崔骥征蹙眉,“厂卫的人惯了捧高踩低,我怕殿下被他们慢待了。”
“不会吧,吃了熊心豹子胆么?”周良不可思议。
崔骥征眼中阴霾更甚,“可若是有人特意招呼了呢?”
远远已见行宫,崔骥征却突然翻身下马,将马在一旁杨树上系好,对其余人打了个手势。
众人虽不明所以,可仍是学着他轻装轻息,悄然向前。
越往前,崔骥征的脸色越是难看。
其余人面面相觑,也已经感到不对——本该十分静谧的行宫竟然欢声鼎沸,再往前,竟然还闻到了阵阵饭菜香味。
崔骥征目光一寒,再不隐遁身形,一行人大摇大摆步入行宫,竟也未有人把守。到了其中一间耳房外,崔骥征只觉气血上涌,屋内暖意融融,似乎点了上好的炭火,守卫们围坐一桌大快朵颐,他们案上的酒菜极为丰盛,看着根本不像是寻常厂卫该有的份例,而是珍馐玉食,有如王侯。
比如说亲王……
“混账!”崔骥征一脚将门踹开,身后的锦衣卫全都冲了进去,将这帮人拿下。
这帮守卫本以为蔚王会被圈禁到死,怎么折腾都不会有人过问,想不到才过了三个月,竟然就引来了锦衣卫的大人物,纷纷告饶的告饶、哀嚎的哀嚎。
崔骥征不再理会他们,快步向朱厚炜的院落中走去,还未进门就觉得阵阵寒气袭来,周良忙不迭用钥匙将门打开,瞬间也愣住了。
院中空荡冷静,满是无人打扫的枯枝黄叶,角落里有块小小的菜地,里面仅剩下几株耐寒的菜藤。
崔骥征穿过院落,推开了朱厚炜的房门,只见案上托盘内,竟然只摆了两三个窝窝头,还有一小碟咸菜。而天下至尊的胞弟,此时正缩在有些破旧的被褥中,昏睡得人事不省。
崔骥征颤抖着抚上他的额头,果然微微有些发烫,咬着牙笑道:“还不把那帮大爷就地缉拿了,好生伺候着?”
他将朱厚炜背起来,“命人去取殿下的象辂!”
走了几步,崔骥征眼圈才慢慢红起来——那个如南岳巍昂的男儿,竟清减如斯。
第十章
飘飘忽忽,摇摇荡荡,朱厚炜站在一片虚无的空茫之中,一时间有些想发笑,想不到重活一世到头来,还是免不了英年早逝的命运。
就在他再次动摇自己的唯物主义信仰时,眼前的一团迷雾终于散开,身旁的景物流转飞逝,而他像是一个凭空闯入了电影的时空旅人一样,静静地看着旁人的兴衰成败、喜怒哀乐。
他看见了呆呆傻傻的稚童,一直到了两岁都不能言语,目光直愣愣地看着远方,像是一个没有生命的空壳。而这稚童病重时,他名义上的母亲只来看了一次,见他药石罔效也便撒开了手,这个孩子最终也只换来一场风光大葬和一个亲王爵位。没有多少人真切地为这个孩子悲伤,唯有他的父亲微微叹了口气,他的兄长远远张望了一眼,还有一个谁也注意不到的女官,在偌大宫城中偷偷找了一个最为冷僻之处烧了一把纸,哀哀哭泣了一场。
再之后依旧是孝宗早逝、武宗登基,声色犬马、奸佞横行,依旧有一个贵胄子弟被皇帝抢走了未婚妻,而他却变得偏激冷厉,未至而立,便在一次差事中死于非命,而他的死根本掀不起半点涟漪。
再后来啊,便是历史书所记载的真实,只不过书上寥寥数字,而如今却是浮光掠影一般一股脑灌入他的神识,统治阶级的腐朽昏庸,外族的凶狠残暴,官吏的贪腐肆虐,生民的水深火热,全都在他的脑海里横冲直撞,让他头痛欲裂。
而就在这般的痛苦之中,他看见时间线终于到了现代,而在浩瀚的时代沙海中,他竟然看见了微不足道的自己,十分抗拒地又看着自己的人生重来一遭,看着那个已有几分陌生的男人少年得志、青云直上,也看着他官场厮杀、亲友疏离,最终在某个无星无月的暗夜里带着未酬的壮志饮恨凋零。他看着自己的追悼会上挂着“朱云兴同志永垂不朽”,布满鲜花的灵堂里摆满了官方的制式花圈,上面的落款写满了几套班子和各色官吏,看着本不亲近的领导含泪念悼词,看着那些各怀鬼胎的同仁们装腔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