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重光(我在大明做卷王)(100)

作者:竹下寺中一老翁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朱厚炜点头,“我正好带了四个护卫,算作一组。”

祝扬也未与他客气,真的点了他们去守西门。

“对殿下如此无礼,这祝大人也太张狂。”一个护卫忍不住低声抱怨。

巴图鲁低声斥道:“慎言。”

朱厚炜赞许地拍了拍巴图鲁的肩,“大家都省点力气吧,互相留意着点,别瞌睡过去、误了大事。”

因有雨水浸透,身上的甲胄更重,再加上盖在上头的蓑衣,压得人喘不过气,朱厚炜干脆将斗笠蓑衣都除了,只着薄甲站在城上。

前世熬通宵,多半是为了开会赶材料,像今日这般干站着的从未有过。一开始还好,越往后越觉得困倦,到了后来,即使电闪雷鸣、大雨如注,也丝毫驱走不了睡意,甚至有士卒撑着兵器直直地站着睡去。

朱厚炜这几日早已饥寒交迫到麻木,甚至觉得昏睡过去就要长眠,便时不时咬一下舌尖让自己清醒。眼看着还有一刻半刻便要轮岗,可回王府好生睡上一觉,他却陡然听闻就在自己身后不远处有悉悉索索的声响。

所有的困意霎时消散不见,朱厚炜赶紧推了推其他兵士,其余人仍在懵懂,他便自己走到城墙边,屏住呼吸死死盯着。

果然一只手颤颤巍巍地抓住城墙青砖,紧接着一个人半边身子攀上城墙,和朱厚炜打了个照面,张牙舞爪地举刀冲了上来。

朱厚炜下意识地拔剑相迎,趁着他没站稳一剑刺中他的咽喉。

我从未这么近地杀过一个人。

血喷溅到朱厚炜面上时,他忍不住想。

第十三章

朱厚炜已经不知在城墙上待了多久,只知叛军犹如野火燎原一般,好似无穷无尽,似乎偷袭失败反而点燃了他们的斗志,一瞬之间都变得悍不畏死,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取得蔚王的人头。

这五六日他都未回蔚王府,而是和守城官兵吃住在一起,甚至连自己府上的马匹都牵出来宰杀了充作军粮。

不可否认,朱厚炜是想着如果此劫难过,最起码要在史书上留下一句“城破之时蔚王宁死不降”的美名吧?更何况,如果和他猜想一样,衡州城被围本就是宁王和兴王府做的交易,那么此事因己而起,这些军民因自己受累,自己更不能袖手旁观,只能死战到底。

“殿下,”计宗道被人搀扶着过来,避开耳目压低声音道,“城内的粮草最多还可支撑两三日。”

朱厚炜点了点头,并无半分惊愕。

见他神色淡淡,计宗道紧咬牙关道:“殿下放心,不到最后一刻,衡州上下绝不会轻易放弃,眼下还有一线生机,殿下不如赶紧出城吧!只求日后殿下直面天颜,记得告诉圣上我衡州上下浴血奋战、为朝廷殒身不恤的一片赤诚!”

说罢,计宗道已是泣不成声。

朱厚炜缓缓道:“只可惜,哪怕到了最后一刻,寡人也不会放弃。不过你倒是提醒了我,衡州之情之景,确实应当让朝廷知晓。这两日,我会向朝廷拟一个陈情表,你们知府衙门还有三使也酌情吧。”

“能和殿下同生共死,宗道之幸。”计宗道勉力做了个揖。

朱厚炜也回了礼,轻声道:“尽人事,听天命,你我问心无愧也便是了。”

晚间,朱厚炜难得回到蔚王府,端坐在案前拟陈情表,王府属僚们聚在堂下,人人面上均是惶然到了极点的木然,别有一番肃穆。

哪怕是武侯都有“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的感慨,朱厚炜在撰写陈情表时,思路却是难得的清晰,仿佛前世今生自己想说的概括起来也不过那么寥寥几句——望皇兄和母后福寿康宁,莫为自己哀恸,望皇兄亲贤臣、远小人,勤政爱民、建功立业,让大明光耀千秋……

作为蔚王,该说的都已说尽,作为朱厚炜……

这些年留给亲朋的物什不少,足够他们追忆自己,留给他们的肺腑之言却也不多,也足够他们走出阴霾、将失去自己的苦痛忘记。

至于那些不曾宣之于口的心事,也终将随着肉、体的消亡一同埋葬于暗无天日的幽冥之地。

他宁可崔骥征失一可亲可敬的友人,也好过想起自己时,带着抱憾痛苦、惊疑揣测,或者是厌恶唾弃。

“你们和家里都交代完了?”朱厚炜放下笔,将陈情表和信交付信使,目光温暖地看向一张张熟悉的面庞。

看着众人恭敬俯首,朱厚炜起身,让巴图鲁为自己披挂上全副甲胄,取过这阵子已经熟悉的倭刀,转身走出大殿。

身后传来啜泣和悲鸣之声,按照传奇话本和后世影视剧的套路,仿佛朱厚炜应当语重心长、潇洒帅气说上几句,可此刻他却觉得一切言语在此情此景都显得如此贫乏,只微微回身、拱了拱手,向苍茫夜色昂首阔步走去。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