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小心翼翼地观察了数日,发现每日儿子回来虽偶有疲色,但心情仍算上佳。
于是这日,崔骥征从宫里回来,聚精会神地捣鼓一个小小的孔明锁,永康公主从婢女手中取了一碗银耳羹,亲自送到他面前。
“娘亲。”崔骥征一见公主,本想钻入她怀里撒娇,不知想起什么,硬生生克制住了,只拽着她的袖子笑。
永康公主将他搂到怀里,“怎么,做了伴读反而和娘生分了?”
崔骥征在她怀里蹭蹭,“二殿下对着圣上和娘娘都恪守礼数,儿子觉得很少年老成,所以想学他。”
永康公主莞尔,“他是他,你是你,学他做什么,画虎不成反类犬。”
“我才不是狗呢。”崔骥征做了个鬼脸。
永康公主其实心中已有答案,但仍是关切问道:“二殿下可曾连累你挨罚?”
想不到崔骥征苦着小脸道:“虽是不像东宫那边时常受罚,可我在二殿下那日子也不好过。”
“哦?”
“他去的比我早,背书比我熟,习字比我勤,规矩比我好,将我衬得如同酒囊饭袋一般。每每先生们用那种恨铁不成钢的神情看我,我都无地自容。”
永康公主愣了愣,最终缓缓道:“见贤思齐,既然二殿下如此勤勉,你就效仿他,明白么?笨鸟先飞、勤能补拙,明日过了五更,你便去文华殿吧。”
崔骥征一声哀嚎响彻公主府,他此时还不知后世有一专业术语来概括二殿下的所作所为——内卷。
第八章
五更未到,崔骥征穿着一身银鼠袄子,顶着风雪、不无雀跃地跟着小宦官往文华殿去,心中颇为笃定——天都没亮,他就不信二殿下能起得来。
结果才走到北书堂门口,远远就见巴图鲁守在门口,手里捧着条赤狐斗篷。
“殿下已经到了?”崔骥征不可思议道。
巴图鲁取出一个朴拙的红铜手炉奉上:“二殿下刚到一会。”
手炉里还熏了香,并非是公侯之家多用的千金月令香一类,而仅是甘松、龙脑等提神醒脑的常见香料,崔骥征笑道:“公公倒是个雅人。”
巴图鲁木讷道:“奴不敢,这是殿下的手炉。”
说话间已到了书堂内,屋内烧了银丝炭、暖意融融,朱厚炜已坐在案前,正默诵手中书卷。
“参见二殿下,谢过二殿下的手炉。”
朱厚炜目光仍停留在书上,只伸手抬了抬,“数九寒冬,我与先生们说了,你日后可辰时再来。”
崔骥征心道你来这么早,我要是敢睡到辰时,我娘不直接让人把我撵出来?嘴上却道,“殿下如此勤奋,实在让我等惭愧。”
“勤奋不敢当,我也未看什么正经书啊。”见先生们未来,朱厚炜将书本一亮。
崔骥征这才注意到他手中那书封皮上是《大学》,内里却有图有字,赶紧凑过去,一看图案精巧,配的文字看不真切,约莫是三节合龙巧封龙门一类,“此书二殿下从何处寻得?”
“爹爹见我对杂家墨家一道感兴趣,便请翰林们为我从《永乐大典》里抄录了部分典籍,这本是梦溪笔谈。”他靠的近了,朱厚炜竟然从他身上闻到淡淡奶香味,心道果然是个乳臭未干的孩子。
崔骥征咋舌,“那待会先生抽背大学,你又该如何?”
正说着,今日主讲的翰林靳贵到了,他是当世才子,科举时乡试第一、会试第二、殿试第三,当时朱祐樘安排他来教授朱厚炜,着实让他受宠若惊。此人性格孤高耿直,不喜攀附权贵,平时对朱厚炜也是严苛有余、亲和不足,故而今日行礼后,也不曾寒暄半句,便先让他们背起书来。
按照惯例,自然伴读先背,崔元本人就长于诗书,永康公主又望子成龙,故而崔骥征很快便将昨日先生讲的背得滚瓜烂熟。
靳贵自是满意,之后自然便轮到了正主。
让崔骥征颇为惊讶的是,朱厚炜虽不如自己背得快,可也是一个顿都未打,极为流畅,看来在旁门左道之余,他也未忘了夫子布置的儒家大道。
靳贵点了点头,在他背完昨日课业后却道:“继续。”
朱厚炜点了点头,接着往下背:“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故治国在齐其家。”
已经将今日将讲的内容背完了,靳贵却仍不喊停,朱厚炜也只得继续往下背:“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靳贵终于满意地点了点头,“二殿下可知其中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