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所有是她罪有应得。失去,是她该受的惩罚。
如果说在这里的生活中还有一丝丝温暖,那就是试图照亮别人。教育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伊莎贝希望有更多人和她一样,为此她愿意做布道者。
她和一些学校路演时认识的年轻人保持邮件来往,还主动向导师请缨,给 T 大设计学院的学弟学妹做线上分享,并留下自己的联络方式。
同学们视她为偶像,向她请教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新鲜问题。“我该读研还是现在就工作?”“请问面试 A 公司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选大厂还是小公司?” “学姐分享一下 A 公司的工作吧。”“怎么适应从学校到职场的转变呢?”
她一一详细解答,一有空闲时间就抱着笔记本回邮件。仿佛可以赎罪一般。
后来公司让大家做人格类型测试,结果出乎意料,又测了一次,还是一样。一直自诩精致利己的伊莎贝,却是“散发着真实、关怀和利他主义的光环”的 ENFJ,主人公型人格。这类人的代表有奥巴马、周恩来、修女特蕾莎。
在那些翻译过来过分雄伟的描述里,这类人常常“帮助、启发他人取得成就并造福整个世界”。对她比较有说服力的部分是:与生俱来的敏锐洞察力让理解他人的内心活动,发现他人的动机变得很容易,看穿表面上毫无关联的活动,并把它们融合在一起是他们擅长的。
分析里还提到,惊人的内省和分析自身情感的能力让他们容易落入陷阱。
第67章 我真的很想你
伊莎贝罪有应得,但有一个人却在承受不应该的惩罚。
“陌生的城市,因为有了某些人和事才有牵绊。”这一句曾是他对她隐晦的告白。
可是现在,比纽约领先八小时的这一个繁华大都市,每天穿梭往来无数条全世界的信息,没有一条关于她。
每一次新邮件、新信息提醒和来电显示,都让贾斯汀心里一亮,然后暗下去。
他已经在 M 公司工作。现在也偶尔有时间在晚上的阳台,和彻夜亮着灯的东方明珠对影成三人。阳台茶几上有东西隐隐闪光,是那一枚发夹。
这时候他常听一首歌,
“Hope New York holds you,
希望纽约拥抱你,
Hope it holds you like I do,
希望它能像我一样紧抱你,
All my demons run wild,
我的心魔在肆意妄为,
All my demons have your smile,
我的心魔有你的笑靥,
and I hope you’re happy, living life in taxis,
我希望你享受现在车水马龙的生活,
but you’ll always have me,
但你将永远拥有我,
you’ll always have me,
你将永远拥有我的一切,
While my demons stay faithful,
我的心魔至死不渝。”
一年租约到期的时候,中介小哥建议,陈哥,房租涨了,您一个人住不了这么大的房子,换一个通勤更方便的吧。
他拒绝了,又续了一年的租约。
房间一直保持原样。那辆奔驰,也一直开着。
曾经那些嬉笑怒骂里的 street smart,以为是因袭自他人,现在却实实在在变成他的一部分。
刚过去的那个圣诞节,他在上海。却不是一个人。
因为英国脱欧,形势不稳定,贾斯汀的哥哥亚力斯准备许久,来上海开分公司。刚生完宝宝的嫂子也跟着一起来了内地。
这次接触贾斯汀才发现嫂子竟是真真的贤内助,哥嫂夫妻俩一个眼神胜过千言。
贾斯汀为曾看轻她惭愧。而自己以为心意相通的灵魂伴侣呢,却说出那些令他咬牙切齿的话。
台湾,至今对他来说都是场再不愿回忆起的噩梦。
他在 S 公司最后一个项目的最终 presentation 头天晚上,突然收到查尔斯的信息。他们俩一样,宁愿见面不常电讯联系。
在查尔斯“你也去纽约吗?什么时候去?”的问题后,他依然不敢相信查尔斯说的,伊莎贝要去纽约工作了。
他电话给伊莎贝,却得到她无比冷静的肯定回答。
他懵了,问为什么。
她答那是我一直的梦想啊,你不会以为我只到这里就满足了吧。
他又问那你为什么没告诉我?我们以后···
电话那头却说,我们本来就没怎么样。你不会让我因为你而放弃我自己的前途吧,陈少。想想我经历过的那些残酷筛选,你满足不了我的野心。
她语气之轻蔑,任谁都受不了。
贾斯汀很懵,明明几天前还情意缠绵,还憧憬回上海后的“惊喜。”
他问:到底发生了什么?
那边回答是纽约办公室因为董事会上她突出的表现,给她抛来橄榄枝,“我怎么可能拒绝?我这辈子,再也不会因为男人而放弃自己的野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