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说爷爷败了家,是吧,小姑?”李景问,“我记得,我住过大房子,很大很大的房子,还有好多好多的人在房子里,那个房子被爷爷败掉了吧?”
李玉竹,“……”她说真话会被庐陵王打吗?“好像……是吧。”
“那爷爷就是败家子。”
李玉竹抽了抽嘴角,小子,你真敢说!
屁股不要了吗?
庐陵王妃拍手说道,“好景儿,说得对!”
庐陵王气得脸色都黑了,抓了鸡毛掸子去抽孙子,“王八蛋孙子,滚你爹那儿去!”
李景拔腿就跑了,“爷爷是败家子,景儿不是——”边跑边喊。
庐陵王吹胡子,“王八孙子!”
李玉竹气笑了,“父亲,您跟景儿计较什么?他才两岁!”
“哼,我两岁的时候,可比他聪明多了!”庐陵王气哼哼地,补书去了。
“你爹是闲的。”庐陵王妃又笑又气,她看着李玉竹,“怎么这么晚才回?遇到你大哥了吧?”
“嗯,大哥到村里接的我。”李玉竹笑着道,“大妞家请我吃饭,所以回得迟了些。”
庐陵王妃诧异了,“他家请你吃饭?为什么?”
“大妞有喜了。”李玉竹笑着道。
庐陵王妃也高兴道,“那孩子可是苦尽甘来啦。”
。
日子悄然而过着。
李家的生活平静而温馨。
二郡主的烤饼生意,一次比一次好。
二公子和李兴安轮流陪着她,在两个乡里的集市上轮流摆摊。
大郡主和薛氏,依旧挖着她们的草药。
最近她们运气好,挖了些贵的,一人得了一两多的银子。
鱼篓子是李兴安和二公子轮流管,十二个鱼篓子,每天都有收获。
两人每隔一天就去一趟本乡集市送水产,每次都有好几百钱的进帐,有时甚至有一两的收入。
可把他们高兴坏了。
世子则打理着开荒的地。
荒草割完,世子请里正丈量了土地,一共是二十五亩。
不过呢,里正只给登记了十亩,还有十五亩地没记进去。
“你们刚开荒,这些田能变多少良田,还不好说,我暂时先登记一半吧。”里正说道。
世子明白他的做法,这是想让他家少缴点税。
不过,要是举国都如此逃税,国库还有钱吗?
见世子略有所思,里正摆摆手,笑着道,“你以为我是包庇你家啊,我这是公平办事。”
世子看着他,洗耳恭听。
里正指着荒地说道,“看那边,这里原先是荒地,没有一点肥。种下的庄稼能长多少起来,可不好说。要是我耿直脑袋老老实实全登记下来。肥的是县衙门,苦的是你们家了。二十五亩只有五亩能长庄稼的话,可我却给登记二十五亩,你们年底时得交二十五亩的税,李家大郎,那你们的日子还能过下去吗?”
世子这才恍然,“里正,你太让我敬佩了。”
里正笑着摆摆手,“我一个小小的里正,每年都做这等小事,敬佩什么呀?莫要折煞我了。”
第168章 抢孩子(3)
家里的二十多亩荒地,只给登记了十亩,这让李家人十分的感激。
庐陵王叹道,“里正真是个好人啦。”
庐陵王妃也说道,“想不到,他竟替咱们家着想,要是按着二十亩的地缴税,那真是苦日子到了,一亩地一年二两银子,这可是一笔大支出。”
以前呢,他们是皇室的人,是不必缴田税的。
眼下来了村里种起田来,他们才知当时占了多大的一个便宜。
也难怪有些地方有反民了,因为赋税重。
“一亩地一年二两银子,这税可不轻。”李玉竹说道。
村里的人家,一户大多只有三五亩地,有些更穷的几户,只有一二亩地。
平均算下来,一年得交好几两银子。
对于一个一年不到十两银子进项的人家来说,交出几两银子去,无疑是重大的负担。
“是嘛,你们也知道赋税重了嘛,当初我给皇上谏言,跟他说田税太重,可皇上不听,还罚过我俸禄。连你们也说我不该跟皇上顶嘴,这下知道税重了吧?”庐陵王冷哼着吹着胡子。
世子说道,“田税一动,国家不稳,皇上定是顾忌这个。”
庐陵王冷笑,“咱赵国哪年稳过?不是这里闹灾民,就是那里闹流民,就是哪个州府的粮仓被抢了,还不是因为没吃的闹的?让他们吃饭,你看他们还闹不闹?”
二公子说道,“前三年闹水灾,后三年闹旱灾,才灾情四起。”
李兴安冷哼,“只有咱们青州的地从不闹灾民,皇上居然不表扬咱们,还把咱们全家罚成庶民,哼!”
“行了行了,不说这些了,在朝说政事,在野说民生。又不在京城了,这些不是你们操心的事了,眼下该想着怎么种庄稼吧,那地里的荒草割完了,可那地平平的,庄稼怎么种?”庐陵王妃看着大家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