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进了宅子。
李兴茂和柴娥英,带着孩子们来见韦氏。
李县令和李立行,也跟着前往。
娄承业则安排人备酒饭,招待县令一行人。
北院正屋中,韦氏已经换上了李兴茂从京城拿来的皇后装,和李玉恩坐在上首在说话。
母女俩听到门外的脚步声,一起朝门口望来。
柴娥英第一次看到,温和简朴的婆婆,穿着华美端庄的盛服,有些不适应,她局促地低下头来。
三个孩子倒没觉得什么,还是这么天真欢喜。
比着赛,迈着小短腿往屋里冲。
李景模糊的记忆中,奶奶就是这样打扮的,一岁半的李昱没啥好与坏的概念,嘻嘻笑着朝韦氏扑去,“奶奶。”
只有果果,欢喜地跑进屋来,看到韦氏的皇后服后,眼睛渐渐红了。
她唇角动了动,也喊了声奶奶。
“回来了?来,都到奶奶这儿来。”韦氏笑着朝三个孩子招手。
柴娥英走过去,屈膝拜下,“媳妇柴氏,参见……皇后娘娘。”
“青阳县令李晌,犬子李立行,参见皇后娘娘。”李县令和李立行,也走上前拜下。
“都请起吧。”韦氏和蔼微笑,“不必多礼了。”
见过韦氏后,李兴茂带着李县令和李立行,去了别处休息。
韦氏拉着柴娥英在身旁坐下。
“事情有些突然,到现在,娘还以为在做梦。”韦氏自嘲笑道。
柴娥英也跟着微笑道,“确实挺突然的,大郎跟我说起时,我当时都惊呆了。”
“京城前几天出了些变故,好在,他父子几个都处理好了,大郎现在是来接我们娘几个进京城的。”韦氏说着李兴茂的安排,说着自己的安排。
他们回京后,这处宅子会空下来。
住了快三年的宅子,丢弃了有些舍不得。
韦氏跟贵伯和宋春娘母女商议好了。
这宅子就留下给他们住着。
除了他们一老一弱几个人,韦氏还请了宋春娘娘家的大侄子宋宝顺来宅子里住。
那孩子是家里学堂的学生,李玉竹对他又有恩。
脾气品性都是熟悉的,好办事。
田地的事,韦氏会跟刘家交待,委托刘家人帮着打理。
韦氏说道,“娥英,你看这样可行?安排好,休息两日后,我们九月九日起程去京城。”
这样安排极好,都是知根知底的人看老宅,柴娥英没意见,“挺好的,娘,就这么安排吧。”
接着,韦氏又说了些京城的事情。
在李兴茂离开家时,韦氏和柴娥英,经常聊天说到京城。不过那时候,她们都没有想到,自家老爷会当皇帝,说的都是市井小事。
这会儿,韦氏跟柴娥英说起了李氏的皇室,说起了太后和大行皇帝的皇后。
“大郎刚才跟我说,他离京的那日,大行皇帝的皇后,已经移居到宫外的行宫里去了,她品性温良,不爱与人接交,只和玉玟相好,又是寡居之人,你想见她还见不着,不必担心她。倒是太后,需得注意跟她说的语气。”
柴娥英紧张起来,“太后,她不好相处吗?”
韦氏道,“她是你的长辈,是个寡居多年的妇人,说话理应注意分寸。”
柴娥英愣愣着点了点头,“是,媳妇知道了。”
是因为儿子没了,皇帝位又传到别家了吧?
想到会和这样一个高身份,脾气却古怪的妇人见面,柴娥英心里有点担心。
韦氏见她蹙眉不语,又笑着道,“不过,你也别太害怕,你是大皇子妃,摆在你前面的命妇,除了太后,便是我,几个王妃和你平等身份,至于其他的,都得向你仰视问安。”
柴娥英不想让婆婆担心,她努力微笑道,“是,娘。”
。
李家人当了皇帝,李兴茂是大皇子的消息,很快就飞传了出去。
曾经将李家的竹篱笆拆了个洞,打算偷鸡的邻村混混赵短腿,连夜逃到外县去了。
集市街上的柴家二房,连田地都不管了,全家搬走去了外县。
将柴娥英退婚的罗家,直接吓傻,也是慌慌张张卷了行李细软跑走了,连房子都没有来得及交待安排。
大门敞开着,上好的桌椅被子衣料锅碗瓢盆等,便宜一些胆大的人,趁夜溜进罗家,搬了个空。
跟李玉恩争过饼子生意的刘大妞的堂姑,虽然后来因为李玉竹救过她,她没再找李玉恩的麻烦,但还是心虚,也是包了包行李,将男人撵着孩子拽着,不管天快黑了,也要出远门做工挣钱。
倒把她婆婆感动得稀里哗啦的,说她忽然开窍了变勤快了。
而那些和李家交好的,比如邻村清水河村的宋里正,宋夫子,宋夫子的孙女婿陈老三家,还有桃花河村里正秦家。